宝马在华维持了17年的正增长“砸”在宝马中国现任总裁邵宾手中,对其而言并非一份好的资历。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大变局中,宝马作为燃油车时代的既得利益者,面对国内新能源转型浪潮,错失市场红利,叠加疫情、缺芯、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宝马在华也开始面对艰难的增长难题。
中国市场对奔驰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奔驰销售公司史上首位中国本土CEO,于段建军个人而言,可谓之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而高光的同时,段建军亦面临重重压力。
以“将中国市场的声音强有力地传递给雷克萨斯总部”视为己任的李晖“功亏一篑”,无论是新能源市场的红利还是被消费者一再诟病的“饥饿营销”,雷克萨斯中国应对十分被动,叠加供应不足影响下,雷克萨斯在2022年迎来入华首败。进入竞争更复杂的2023年,口碑受损、销量滑坡的雷克萨斯正面临更艰难的局势。
作为长安福特第二位华人总裁,何晓庆上任首年带动品牌突破了30万年销,但2022全年长安福特销量下滑至25万,同比下滑17.6%;这个销量表现仅高于2019年的18.4万辆,创下了长安福特10年内销量第二低。面对产品力、影响力孱弱的长安福特,任期即将满两年的何晓庆能否将其拉回“复兴之路”,重返合资车企领先阵营的愿景又能否顺利实现,成为了其眼下最大的焦虑。
在高端豪车市场,高合品牌旗下由HiPhi X以及HiPhi Z组成的双旗舰止步不前,而进军30-50万的中高端市场,高合又将面临已有根基的蔚来、极氪等品牌的竞争,只有“有钱人的大玩具”这一标签,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高合品牌,使得丁磊的造车梦正在越来越难实现。
带领奇瑞新能源在2022年达成销量翻番成就的鲍思语,在微型电车市场降速的背景下将继续挑战销量翻番,与此同时,奇瑞此前收效并不明显的高端化课题也将成为其面对的一大挑战。
上任超四个月的李学用,首先带给外界的是不同的奇瑞营销风格,更具进攻性。作为奇瑞营销口的一把手,奇瑞的80后少帅将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第二增长曲线表现低迷、新能源领域待突破等挑战。
作为中国合资车企中的标杆企业,东风日产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应时而变、主动创新,在过去建立起来的强大体系之下,以全新的思路、产品和打法,在新的汽车时代,捍卫一如既往的荣耀成为东风日产及高国林的新课题。
履新近半年以来,朱梅君执掌的林肯中国并未展现出应有的新气象,2022年林肯中国销量由其履新前的同比微增到全年的两位数下滑,且下滑趋势延续至今,面对市场环境复苏不达预期、新能源市场布局迟缓等难题,朱梅君期待的“二次提速”、“10万目标”均存在较大挑战。
临危受命的传祺第三代掌门人张跃赛,带领广汽传祺成功实现销量两连增,能够看到传祺复兴之路的一丝曙光。不过,面对新能源以及MPV市场的潜在冲击,广汽传祺复兴仍然任重道远。
东风作为曾经的商用车“老大哥”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接连被重汽、陕汽、解放品牌甩在身后;其发展道路上暴露的诸多问题都有待张小帆逐一解决。
掌舵6年,古惠南带领埃安取得2022年新能源品牌销量第四的成绩,进入新能源淘汰赛阶段后,古惠南一方面需要继续带领埃安保持高增速,同时,埃安高端化也将是其的新课题。
去年成功迈过年销百万辆的广汽丰田及其中方领导者文大力,为广汽集团2022年实现销量234.38万辆,同比增长13.5%的骄人业绩做出突出贡献,这使其朝着跻身广汽集团领导班子一员前途光明,顺利站稳百万销量大关,是广汽集团与文大力的重要任务。
担任东风汽车集团一把手7年后,竺延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自2015年至今,东风汽车集团已取得了一些成就,并继续走向改革深水区。但作为品牌众多的大体量汽车集团,更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如何让东风汽车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成为暂时主持工作的东风总经理杨青及东风现有班子的重任。
2023年是中国汽车业20年来最重要的一年,旧领导人的集体退出带走他们对中国汽车业巨大贡献,同时也留下发展中问题等待新的领导者解决,如何在改革中创新,如何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步伐,将是中国汽车业新一代领导者亟待回答的问题。
对于眼下的福特中国而言,吴胜波肩上的担子已经不仅仅是能否扭转福特中国销量问题,其品牌重塑和亏损同样是压在其肩上的一座“重山”,此时接棒,吴胜波的压力不在少数
在新能源市场,消费人群已逐步转向那些脱胎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后者在汽车行业多年的积累,具有的制造工艺、产品定位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市场意识到。
对于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近170亿的北汽蓝谷来讲,北汽新能源和ARCFOX极狐的发展都遇到了瓶颈,作为北汽的“老将”张国富接任樊京涛法人代表、执行董事,摆在张眼前的或许不止是极狐“冲高”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