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增、但增速放缓

3月24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24年财报,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71.02亿,同比增长29.02%;同时,报告显示,2024年其净利润达到402.54亿,也同比增长34%,扣非净利润则是达到369亿,同比增长29.94%;此外,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2.31%,也同比增加1.29个百分点。

其中,去年四季度比亚迪的业绩表现尤为突出,单季营收达2748.51亿元,同比增长52.7%;净利润150.16亿元,同比大增73.1%。

从主要的经营指标上来看,比亚迪交出一份全面增长的成绩单。而比亚迪的这一业绩无疑源自其汽车业务的发力,作为其主营业务,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427万辆,同比增长41%,这也为比亚迪带来6173亿的营收,占比亚迪全业务比重达79.45%,其总毛利润为1377亿,同比增长23.7%。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于比亚迪此前的业绩表现,其在2024年的增长又再次呈现放缓趋势;

2023年时,比亚迪实现营收6023亿,同比增长42%;净利润方面为300亿,同比增长80%;而2022年时,比亚迪营收为4240亿,同比增长96.2%,净利润是166亿,同比增长445%;从近年来的数据中不难看出,比亚迪正在从此前的高速增长模式中退出,而日趋稳健。

比亚迪在业绩增速上的整体放缓,一方面是源自其销量规模已经逐步走上高位,已经难以在高位上继续保持“低基数时期”的高增长,而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其过往两年主动参与价格战的影响。在2023年、2024年,比亚迪应对来自竞争对手挑战,于行业中主动参与新能源价格战。

而这使得其产品线的售价出现全面下探,如2023年推出的冠军版、2024年的荣耀版车型,均是比亚迪参与价格战的产物。

单车均价连续下探

冠军版、荣耀版的思路都是通过降价增配,拉低价格门槛,用以提振销量。如2024年,在“荣耀版”体系下,比亚迪将原售9.98万的秦DM拉低至7.98万;在“低价”车型为主力的情况下,在比亚迪的举措下,据测算,2024年比亚迪单车均价为14.45万,较2023年的16万,下滑约1.54万元;

而这不是比亚迪单车均价的第一次下滑。

2023年时,比亚迪的单车均价已经出现下滑,上一年的2022年比亚迪的单车均价为17.4万。这一次下滑,则来自2023年比亚迪冠军版车型的推出,2023年2月开始,比亚迪开始推出一系列冠军版车型,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影响深远的“998的秦DM-i”也是在彼时推出。

事实上,单车均价的连年下探,根本上反映出来的还是,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在市场上承受的挑战也在持续增加。在2024年开年,比亚迪的表现实际已经相当疲软,2024年1-2月,比亚迪国内市场销量仅实现同比增长2.9%,远低于行业的平均增速,“荣耀版”系列车型的推出为比亚迪赋予了新的增长动能。

目前来看,比亚迪在2025年开年已经面临着不亚于2024年同期的挑战。今年汽车行业开年的局势显示,吉利旗下的多款产品已对比亚迪的产品布局造成冲击;如吉利星愿在A0级市场对比亚迪海鸥、海豚造成的冲击,银河E5以及星舰7则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对比亚迪发起新的挑战。

不仅仅是细分市场,目前,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整体地位也遭到吉利挑战。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比亚迪国内零售销量为40.5万辆,约同比增长24.6%,市场份额为12..6%。这一数据超过了市场平均表现,但同期,吉利汽车销量41.9万辆,同比增长53.1%,在销量上完成了对比亚迪的超越,市场份额达到13%。

显然,从行业竞争的角度上来看,吉利汽车将是比亚迪今年在国内市场上进一步增长的“劲敌”。

比亚迪打法转向

需要注意的是,从比亚迪的销量结构上来看,其今年相当程度是依赖出口的爆发来保持整体高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2月,比亚迪累计出口达到13.3万辆,同比增长122%,这是远超国内市场的增长表现,王传福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25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要超过100万辆。

而在国内市场,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从比亚迪的应对策略来看,比亚迪已经开始改变此前的直接降价的“价格战”打法,而是转向打“技术战”,发挥自身在技术研发上的积累;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542亿元,同比增长36%,比特斯拉还多219亿元。

通过“价格战”实现销量增长,一方面会将比亚迪的产品售价进一步拉低,不利于比亚迪品牌的整体向上——比亚迪此前的中高端产品全线下探到20万售价以内,已经成为比亚迪这一打法的“后遗症”;另一方面,在持续的价格战下,一旦增长停滞,还将会及进一步为自身的业绩埋下隐患。

今年2月份,比亚迪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并一口气推出了21款智驾车型,给行业带来一定震动。而“智驾版”车型的推出,没有在价格上做出调整,这也表明比亚迪无意,再通过“降价”这种直接的“价格战”方式推动销量增长。

再到3月份,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该技术最高充电倍率达10C,最大充电功率1MW(1000kW),能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实现“油电同速”,缓解消费者的补能焦虑。而新技术将率先应用在比亚迪,在发布会上同台预售的汉L、唐L上,意在挖掘中高端市场的增量。

随着比亚迪在行业价格战上的程度加深,此前,比亚迪的汉、唐的售价已经全线跌入20万内,即“价格战”实际导致着比亚迪的“高端化”战略受挫;而比亚迪开始预售的汉L、唐L EV,以27万到-36万的价格区间登场,定下了较高的基调,则意味着比亚迪将重新杀回20万以上的主流中高端市场区间。

原文作者:黄超
编辑: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