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蒙牛事件被置于舆论的阳光下,其丑行与企业规模和原有外在形象的反差令人大感意外。现在,另外两家大企业的口水大战正在喋喋不休上演中。相互攻讦、不屈不挠、不依不饶,让两家大鳄风度尽失。
至少,事件由不正常竞争引起。
目前已经引“曝”的企业不正常竞争引起的纠纷,暴露了企业诸多问题。不同行业的恶性竞争事件也给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家应该从中得到若干启示,尽力避免身陷恶性竞争的泥潭。
启示一、无尖不商
从“无尖不商”到“无奸不商”的演变,暴露出商业道德的沦落历程。
中国最早的生意人在售货卖米时,总是将盛米的器皿装得高高的,希望买米人下次还来。很多生意人纷纷效仿,付货时都装得尖尖的,让客户高高兴兴地走了再来。
但由于生意人良莠不齐,一些无德商贩进入行业内,用奸使诈,坏了行内规矩,于是“无奸不商”开始流行。
无尖不商,是企业商业经营的品格积淀。它和现今的性价比追求一脉相承。厚道的经营者,总是以满足消费者价值的最大化、价格的最惠化为快乐。奸诈之道,是经营者的一条死胡同,只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与其投机用奸,不如追求产品的性价比。不厚道、不温润、不舍得为客户付出,只是潜心榨取,何以成商?
启示二、攻讦不如攻关
搞企业、做精品,只能心不旁骛,不能指望歪门邪道。相互攻讦,只能两败俱伤,最后使行业受损。
蒙牛事件中,企业间各有损失,有的信誉声誉一落千丈,其无形资产严重贬值,整个乳品行业的损失更大。
与其相互攻讦,不如潜心攻关,掌握尖端技术,生产名品产品,自己做大做强。
启示三、把对手当敌手,只能四面树敌
兵法曰,兵不厌诈。这是用兵技法。抵御外国入侵,保护生民安危,用计诈之无可厚非。但把兵不厌诈当作商业传统,就是荒谬了。谬种流传,只能败坏商业道德和企业诚信。生产销售、买卖之间,怎可以兵法“兵不厌诈”之计,将客户和竞争对手当敌人,公开欺诈呢?“兵不厌诈”,战场上特殊情境偶尔用之,可以出奇制胜。但商业企业经营上,并不能屡试不爽,可能一时大胜,但假作真时真亦假,由此造成的信誉的失败永远都无法挽回。
汽车企业之间虽没有明显的攻讦和恶性竞争,但小规模局部性攻击亦非罕见。在丹东某家上海大众专营店,一位经营斯科达产品的营销顾问就亲口对笔者说:“跟斯科达明锐比,速腾简直就是垃圾。”如此贬损其它品牌和客户,即使是普通消费者都难以接受。一言既出,4S店给人的好感立刻丧失殆尽。
汽车销售宣传夸大其实,汽车维修上以次充好,产品紧俏时随意涨价,甚至将事故车当作新车出售,等等,都是恶性竞争下不择手段的损害客户权益、损害行业信誉的行为。
对手就是对手,不是宿敌,不是死敌。如果你在心里把对手当作敌人,你的对手同时也会把你当作敌人,而且现代信息扩散效应可以让更多的对手把你当作敌人,你便四面树敌,处于敌对者的包围之中,危机四伏,四面楚歌,属于你的活动空间、喘息空间越来越小。
启示四、大路通天,各走半边
行有行规。不可冒犯行业规则。一旦你破坏了行业规则,你便被行业排斥在外,为行业所不齿。真正成熟达到一定境界的企业,都往往虚怀若谷,豁达包容,善于吸收融合同行经验智慧,把同行当朋友,当伙伴,把行业资源当作自己提升的台阶,最低限度是大路通天,各走半边,井水不犯河水。心怀狭隘之心,胸有猥琐之意,随时都会有被行业和顾客抛弃的风险。
启示五、做有文化的企业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登上高山,看山下的人们打仗,就好像看蚂蚁打架。
站得高了,胸怀宽了,方能引领企业走向更高的境界,
企业无论大小,诚信品格据要。企业竞争措施、竞争态度,决定了企业的品格。真正想做大做强的企业,不会去蝇营狗苟,锱铢必较,更不齿于去做那些苟且之事。
企业的品格是由经营者、管理者树立起来的。企业品格与产品品质息息相关,与企业形象唇齿相依。浮躁空虚,急功近利,惟利是图,金钱至上,根源是企业品格缺失、价值观出现偏差。
尔虞我诈,只是糟粕文化的意识残留。从经营者、管理者到一般员工,从企业理念到企业责任,都应该用先进文化作统领。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才能构成现代企业核心实力。(文/丹东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