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转C端初见效

从今年7月份推出第二代AION V以来,广汽埃安变阵开始进入加速阶段。第二代AION V的推出,标志广汽埃安由此前的B端打法,开始向C端的家庭/个人用户靠拢,包括其后推出的AION RT也是这一打法的延续者。而从数据上来看,广汽埃安的变阵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日前,第三方调研机构杰兰路发布“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月报”,数据显示,11月,埃安品牌的个人用户占比已经达到63%,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份时,埃安品牌的个人用户占比还仅有38%,这意味着外界此前将埃安形容成网约车品牌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新一代全球车型的推出,显然是埃安品牌个人用户占比得到提升的关键。今年7月23日,广汽埃安第二代AION V上市;时隔四个月后,新车AION RT正式上市,在颜值、空间、续航、补能,以及高阶智驾等方面升级。而以11月数据来看,AION RT销量中个人占比达到81%、AION V销量中个人比重为92%。

新一代车型的个人用户比例,较此前有了长足的突破,作为对比,此前埃安的主力车型如AION Y、AIONS等车型,同以11月数据来看,AION S的个人用户占比仅有13%,是个人用户占比最低的车型之一;而AION Y 的占比相对更高,个人占比为63%,但在新能源SUV车型中也相对偏低。

广汽埃安的症结众所周知,过于依赖B端的网约、出租市场,这令其在今年以来网约车市场逐步走向饱和的情况下,失去了增长核心,进而导致增长失速。由此,加大C端市场的开拓力度成为广汽埃安必经之路。而7月到11月,埃安品牌个人用户占比分别为38%、46%、49%、56%、63%。

11月销量重回增长

除了C端用户占比的稳定提升,广汽埃安的变阵成效也体现在在刚刚过去的11月,其销量完成了自年初后的首次同比正增长。

随着两款新一代车型的发力,包括高端品牌昊铂渐有起色,销量数据显示,11月,广汽埃安销量4.2万辆,较去年的4.1万辆,同比增长1.77%。从今年2月份开始,广汽埃安偏重B端的隐患进一步爆发,在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而自家产品力下滑的情况下,广汽埃安进入负增长阶段。

直到11月的翻身,在具体数据上,11月,新车AION RT的首个不完整交付月,其零售销量已经达到7319辆,在A级纯电轿车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五。对于新车,广汽埃安上下实际寄予厚望,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表示,“希望AION RT成为A+级轿车市场中的明星爆款车型。”

还有此前的推出的第二代AION V,从7月份上市以来,该车销量分别为1479辆、3779辆、5724辆、7110辆、6397辆,也在紧凑型纯电SUV中占据一席之地,11月销量列在系所处细分市场第6名。除了埃安的新车,在高端子品牌昊铂上,今年下半年以来,也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今年6到11月,昊铂品牌销量分别为904辆、1010辆、1503辆、1801辆、2002辆、3013辆。尤其是今年11月的销量3000辆,已经是昊铂品牌自推出以来,达到的销量高点。当然,目前广汽埃安的变阵仅能算作初显成效。整体上来看,广汽埃安在今年实现全年正增长已经失去可能。

前1-11月整体,广汽埃安累计销量30.7万辆,还同比下滑29.23%。

布局增/混开拓增点

加大C端市场投入、推出新车是广汽埃安变阵调整的第一阶段,而根据行业竞争局势的变化,广汽埃安已经做出决定推出插混、增程产品。此前,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埃安将会改变目前只做纯电的策略,我们也会考虑补齐我们在REV、PHEV的一些产品线,到明年我们会择机上市。”

同时,对于新赛道布局,古惠南也曾在媒体沟通会上坦言,“在10万-20万元的市场区间中,有三个趋势:其一、油车份额在下降;其次、EV是有增长的,但速度已经降下来了;第三、增长最快的现在是PHEV。这也就是说,在最大的区域区间,埃安缺了一个重要的产品线。”

乘联会数据显示,在纯电市场增速已经进一步放缓情况下,插混以及增程正在成为拉动新能源市场整体增长的核心。今年1-11月,国内PHEV车型零售销量达到299.6万辆,同比增长76.6%;增程车销量104.5万辆,同比增长90.9%;而纯电销量为555.2万辆,增速降至22%。

这一背景下,2025年将成为广汽埃安能否真正翻身的关键。在今年广州车展上,广汽埃安推出了其第三款全球战略车型——埃安UT鹦鹉龙,该车即将在明年1月预售。而在完成“三龙”布局后,其将于明年三月发布AION V增程版,以及后续跟进推出AION RT增程版。后续埃安推出的每一款新车,都会走双动力路线。

从产品投放节奏上来看,2025年将成为广汽埃安的产品大年。包括昊铂品牌,旗下车型昊铂HL将于明年2月开启预售、3月上市,新车同样是提供纯电及增程双动力版本。该车已在今年广州车展期间亮相,定位首款全尺寸六座旗舰SUV,采用最新设计语言,搭载ADIGO 6.0智能座舱。

原文作者:黄超
编辑: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