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直接主导公车改革,有利于冲破车改利益的盘根错节,不受任何先导性的力量所左右,不被任何前置性的条件所束缚。有了这个关键力量的主导,车改还需要打破一些思维观念的条条框框,摆脱既有的车改路径依赖。

针对公众关切的公车改革,中央高层作出最新回应。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同一天记者获悉,中央纪委正督促协调国管局等部门抓紧研究修订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提出制度措施。这表明,中央将主导公车改革,车改困局或将有根本性的突破。

这些年,各地公车改革比较成形的有三种模式,货币化、虚拟货币化、严格管理,一些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践,也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地车改实践的主体,都是既得利益者,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打破利益的桎梏。

作为超越既得利益的力量,中央直接主导公车改革,有利于冲破车改利益的盘根错节,不受任何先导性的力量所左右,不被任何前置性的条件所束缚。有了这个关键力量的主导,车改还需要打破一些思维观念的条条框框,摆脱既有的车改路径依赖。如此,方能找到一条更加切合实际、达致改革目标的科学路径。

摆脱路径依赖之后,让车改回到原点,从零开始,我们或许就更能明白“当初为什么而出发”,进而直面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乃至抓住问题的实质。现实中公务用车问题有很多,择其要者,比如公车乱配备,公车私用严重,公车养车成本高昂、使用效率低下,诸如一年换40个轮胎、10万维修费、数十万油费之类的公车腐败,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导致公共财政不堪重负,更背离公务用车主旨,已让社会诟病、公众侧目。显然,挠痒痒式的改革是不可能根治这些问题的,而不根治这些问题则会进一步蓄积社会矛盾。

公车要改革,就不能不正本清源。其核心就是要弄明白,公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配备公车?公车是用来干什么的?公车不能用来干什么?公车是一种特权的福利化,一种权力级别的对应物,还是一种不可替代、无它就无法完成公务的交通工具?公共财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应该为公车买单?在这些问题上模糊,将可能直接导致车改方向走偏,或进行得不彻底。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之所以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廓清这些问题,需要从理念和操作层面具体明晰。

具体的车改办法,是对上述现实问题、根本问题的建设性回答,如果没有科学的调查研究、科学的梳理分析、科学的策略选择,也注定是行不通的。显然,车改的路径要科学,由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是完不成的。这需要相当的专家介入,大量的实地调研,广泛的民意汲取。最终形成的车改方略,才会既体现政治的智慧,又散发出科学的魅力,更有强大的民意为后盾。这样的车改方略,为各地各部门党政机关结合实际执行,为所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参照实施,公车风气必将为之一清。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