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车市不同方向的多种力量正在瓦解中级车阵营。以往7-12万元区间、2600mm左右轴距的紧凑型中低档中级车阵营正在被分化。
第一力量来自豪华车阵营的分化瓦解力量。
奥迪、宝马、奔驰等大品牌近期都有进口豪华A级车登陆中国市场。豪车轮番上市,刮起一阵阵旋风,将中级车的核心地位吹得迎风摇晃,很多消费者的眼球都被进口豪华低价大品牌中级车那夺目的光芒所吸引。丰富的配置、优异的性能、优雅的设计、相对较低的价格,都让人怦然心动。毫无疑问,这些进口豪华高档中级车,必将分化国产中级车的市场份额。尽管近期内对国产中级车的销量未必会有大的影响,但这股势力日渐成熟,产能逐渐提升,有些车型迟早会国产,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中低档国产中级车的威胁力量。
第二力量来自中高级车的牵制力量
中高级车价格下探、车型下探、动力下探,对中级车封顶盖帽,挤压之势让中级车上攻的欲望得到抑制而动弹不得。中高级车的价格已经早已与中级车高端车型的价格持平,就此将无情铲去中级车高端客户群。马自达6、致胜等中高级车的价格就已经下探到了中级车高端车型区间。
笔者的一位朋友本想购买14万元左右的中级车。但选来选去,被一款优惠很大的中高级车经销顾问说动了,购买了因负面原因大幅降价的一款中高级车。
类似的目标客户迁移、上行的案例并非个例。当今,三线四线城市的知识界、白领层购车人群的购车意识已经觉醒。他们才不愿意满足于现行购车者那种入门级的消费。他们喜欢一步到位,超前消费,高人一等。所以,后发效应很可能让更多准备购买中级车的目标客户将购车选择转向中高级车。
当然,购车潮初现之时,人们购车尚存顾虑,担心露富等心理致使购车羞羞答答,不便放开购买。这时的购车往往保守,自然首选选中级车。
初潮过后,大潮降至,有人带头,购车欲望和购大车的欲望便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心理不乏攀比的意味。后发制人的购车者出于攀比之心,中低档中级车已经不够入眼,又都有了房子不差钱,于是出手更狠,毫无顾忌,更不惜超前,于是低端中高级车或者进口A级车变成了他们的购车首选。
不是智慧便是阴谋。中高级车一方面价格下探,另一方面车型空间不变、动力缩减。很多中高级车如凯美瑞、雅阁早已有2.0低排量车型上市,睿翼也推出了2.0款车型;更有动力变化让中高级车魅力丛生。仰仗技术的力量,君威、迈腾等车型更推出了1.4T的中高级车。这便给中级车当头一棒,让那些能够买得起车但喜欢强动力与低排放的中级车客户群见异思迁。
很多中高级车脱胎换骨为中级车,但作为中高级车的车身尺寸却懒得变化,中级车,B级壳,正中喜欢大车的消费者下怀。
虽然中级车如轩逸、科鲁兹、朗逸等车型一直在变大,但再变也难以跨越中级车的藩篱,消费者还是感觉不如直接选购中高级车更直接。中级车变大固然能留住中级车客户,但中级车客户向中高级车逃离的见异思迁也势不可挡。
第三力量来自紧凑型车和小型车的上攻蚕食
购车人群在增加。中级车销量在购买力旺盛、车市整体销售走高时本应有更大的强势表现,但由于多种力量的分化蚕食,中级车销售强势势头并没有想象得那样美妙。原因就是,有多少人购买中级车,就有多少人购买小型车和紧凑型车。目前市场上很多紧凑型车和小型车设计新颖、动力强劲,油耗偏低、价格实惠、表现不俗,甚是招人喜爱。而消费者年龄结构下移,购车人群和购车选择以及消费理念呈多元化趋势,拟购买中级车的转而购买紧凑型车者也不乏其人。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对城市越野车情有独钟,最新上市的多款SUV车型热度不减,加价成风,傲视群雄,也顽强地瓦解者中级车高端用户。
中级车阵营将被瓦解,说明当今中国车市计划不如变化快,车型研发还要更超前,不可墨守成规、刻舟求剑、抱残守缺。
中级车被瓦解,市场上刚刚露出端倪。早起的虫儿不被鸟吃。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宜早作筹划,寻求新的图谋,应对市场转向。只有精准判断市场风向,才能给未来的新车型寻找到准确的市场、车型和价格定位。(文/丹东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