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单季度最大亏损

8月18日晚,小鹏汽车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以及中期业绩报告。主要财务指标中,小鹏汽车第二季度总营收为50.6亿元,同比下降32%,环比增加25.5%;净亏损为28亿元,同比扩大3.7%,环比扩大20%。需要注意的是,小鹏汽车二季度的亏损幅度超过了市场机构预期的21.71亿元,创下小鹏上市以来单季度最大亏损表现。

另外,综合毛利率方面,也由一季度的1.7%下滑至-3.9%,其中,车辆销售毛利率降至-8.6%,一季度时为-2.5%。相比一季度,小鹏二季度每卖一辆车的亏损幅度又进一步扩大,以小鹏汽车平均单车销售收入19万元计算,每卖一辆车亏损约1.6万元。

对于综合毛利率转负,小鹏汽车的解释为,与G3i有关的存货减值及存货采购承诺亏损,对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汽车毛利率产生了2.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及销售促销增加及上述新能源汽车补贴届满所致。

此前的一季度,为应对特斯拉降价的冲击,国内多家汽车品牌跟进降价,掀起新能源领域的价格战,小鹏方面的应对措施为,自1月17日起,小鹏G3i、P5、P7 启动新年新价格体系,最高降价幅度达 3.6 万元。

叠加二季度财报,从财报数据上来看,在G6尚未交付的上半年,小鹏的业绩已经低至谷底。上半年整体,小鹏汽车总营收91亿,下降近四成为38.9%,净亏损高达51.42亿元,同比扩大16.82%。自上市以来,小鹏汽车累计亏损达到304.7亿元。

期望毛利率四季度转正

值得一提的是,面临业绩的持续下滑,小鹏汽车仍然保持信心。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称,“今年上半年,为了应对行业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我在小鹏汽车进行了战略和组织,产品和市场等各方面的变革。从当前看,这些变革的内外部效果都超出了期望,并正式将公司带入到了初步的正循环。”

同时,小鹏将业绩转好的大饼画在了财报周期之外,小鹏汽车联席总裁顾地宏表示,“随著G6等新产品带动我们的销量大幅增长,我们预期毛利率逐步恢复,运营效率持续提升,从而实现自由现金流的大幅改善。”管理层称,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小鹏可以实现经营性现金流的整体转正;今年第四季度,毛利率有望转正。

G6的市场表现是小鹏一众高管的信心源泉之一,7月G6批量交付后,小鹏单月销量重回1万辆,其中,小鹏G6首月交付达到3937辆。对于G6,有汽车行业分析师对中车网表示,“作为小鹏最新的技术成果集大成者,小鹏G6在续航、800V技术、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等方面,整体水平较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鹏方面给出的毛利转正时间在第四季度,即意味着在三季度小鹏仍然面临一定的业绩压力。小鹏汽车给出的三季度交付指引为3.9万~4.1万辆,收入85亿~90亿元,单车收入约在19.1万元,这与二季度基本一致。

另外,产能爬坡是小鹏达成“毛利转正”目标的一大不稳定因素,当前,小鹏面临的是订单多产能弱的现状。目前,在小鹏APP下订G6,热销的MAX版交付时间需要12周,周期与一个月前相比没有明显提升,而普通PRO版还由6周延长至8周,缓慢的产能爬坡速度已在其自家的APP社群内引起车主吐槽。

G6爬产零部件准备不足

对于G6现有产能能够达到多少,中车网此前也向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咨询,不过,对方并未正面答复,仅表示将向相关同事了解。在财报后的电话沟通会上,小鹏提到G6爬产挑战时表示,“G6爬产当前的最主要挑战是,Max 版本与智能化相关的零部件准备不够充分。目标是在四季度单月可以达到过万的产量。我们正在为实现单月过万做准备。”

小鹏副总裁易寒曾称,“广州工厂,武汉作为零部件工厂,都是全新的工厂,爬产是比较具有挑战的。”

过长的交付周期以及较慢的爬产速度并不利于小鹏G6积累竞争优势,虽然小鹏G6目前在同级细分市场中具备领先优势,但小鹏G6新的“竞品”正在持续增加。前不久,网上流出一段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怼自家产品经理的音频片段,音频中,智己的产品经理制作的宣传PPT将智己LS6的定位对标小鹏G6,而刘涛则从智己LS6的电压、电轴、性能、空间、轮距、座椅等方面进行对比,称LS6都优于小鹏 G6。

还有,前不久开启价格战也再次波及G6所处的细分市场,G6的直接竞品Model Y以及问界M5车型均已开始不同程度的降价,市场竞争正在进一步加剧。作为跨界车型,极氪001降至26.9万起售也已杀入小鹏G6的售价范围。极氪的降价逻辑清晰,其内部人士对中车网指出,“一大想法就是需要扩大用户圈,需要寻找新的客户群体,必须降价加快扩大市场规模。”

虽然顾宏地还表示:“行业中的降价对小鹏G6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小鹏G6在定价时就预料到了来自行业的竞争压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市场上降价举动只是前菜,在各大品牌销量目标的压力下,车市价格战存在进一步扩大化的可能。交银国际也研报中表示,“G6的销量和产量在爬坡,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有可能接近过万水平,但稳态月销量可能只在5000-6000辆水平,主要是市场竞争激烈及特斯拉潜在降价的影响。”

原文作者:黄超
编辑: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