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部分进口起亚K9汽车
12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显示,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即日起,召回部分进口起亚K9汽车,共计43辆。
据了解,此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制动系统的液压电子控制单元(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舱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而在近期,现代汽车迎来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0个年头。不过,这次的20周年庆典活动,声势一如在其在华销量一样,不复往昔辉煌。2002年,北京现代曾创下连续四年销量破百万,这样的成绩在当时称得上首屈一指。
但从2017年开始,以现代汽车为首的韩系车企,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北京现代销量5年连跌不止,从巅峰时期的110万年销量,跌至2021年的35万辆,跌幅甚是夸张。
现代起亚在中国的境遇同样惨淡,2021年销量滑落至15.85万辆, 同比下滑幅度达到27%。这一年,现代和起亚两大韩系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合计已不足2%。
2022年,现代汽车在中国的销售数据依旧惨淡。以支柱合资品牌北京现代为例,据新车交强险数据,今年1-11月,北京现代累计销量为22.45万辆,同比再次下滑35.83%。距离年度收官仅剩一个月的时间,现代汽车今年在中国市场销量再度大幅走低,情况变得更为糟糕,恐怕已成板上钉钉之事。
全球第三却难赢中国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汽车虽然发展历史并不算长,但其如今的市场地位,已经仅次于丰田、大众这种老牌巨头。2021年,现代汽车总销量达667万辆,位居全球第四位,到了今年上半年,其凭借329.9万辆的全球销量,上升到了全球排名第三的位置。
那么,为何在全球市场内整体向上的现代汽车,会在中国这一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萎靡不振?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除了2017年美韩双方挑起“萨德”事件,导致包括现代汽车在内的韩系企业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抵制这种外界因素外,也与现代汽车自身在华的战略抉择以及经营策略上的失误不无关系。
近些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以及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使得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格局也迎来一波洗牌。这给像现代汽车这种曾经主打性价比的韩系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毕竟差不多的价格,自主品牌在产品的软硬件方面都开始不输于韩系车。缺失了“性价比”这个标签,很大程度上导致现代汽车在华业务不断萎缩。
另一方面,韩系品牌和日系一样,都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有些摇摆和缓慢。对市场变化缺乏敏感性和应变能力,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投放和布局的电动化产品稀少,这也使现代汽车在国内汹涌的电动化浪潮中跟不上节奏,从而加快了丢失市场的速度。
那么,在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现代汽车在华究竟是会继续就此没落,还是有可能通过改变和调整扭转局面?
改革举措成效均不理想
汽车销量上的惨淡,直接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压。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几家合资企业,当前几乎都面临着大笔亏损和资金压力。
2020年和2021年,北京现代两年时间的亏损就已达到上百亿。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北京现代仍继续亏损,亏损额度为7.5亿元。为此,今年3月份,中韩合资双方股东为北京现代共同增资60亿元。此番增资,可以保障北京现代必要的投入,以及应对汽车产业电动化布局的需要等。
根据北京现代最新制定的“三年计划”,其目标将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成市场占有率3%左右,年销50-60万辆,重回竞争主赛道。据了解,北京现代首款基于全新电动平台打造的专属EV车型计划于2023年投放,未来2-3年至少布局4-5款新能源产品,涵盖SUV和轿车,以实现产品体系重心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平稳过渡。
和北京现代一样,起亚这边也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变革”,例如品牌换新、合资公司重组、人事调整等措施来改变其在华的销量困境。电动化方面,起亚计划明年在中国上市一款纯电动车型EV9,目前其在售的纯电动车型只有一款为起亚K3 EV,今年1-11月累计销量仅715辆。
可以看出,现代汽车仍在争取中国市场,毕竟这片土地如今在全球汽车市场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肯定不甘于轻易放弃。只不过,从目前的情势来看,现代汽车在华的这些举措效果并不理想,仍远远不能改变越来越被动的局面。
如果现代汽车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风云变幻,认不清眼下的形势,改不出足够的力度,拿不出应有的诚意,那么被中国市场彻底抛弃或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