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中欧汽车产业论坛上关于国内整车企业合资股比有可能会打破50%底线的一句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大噪国内车界。不容置疑的是,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在可能的合资平衡打破之后对利弊担忧的背后,都是一个心情,为了自主品牌的成长着想。

反对合资车企外资股比破50%底线者,大致可能是担心一旦政策放开,现行或者后来合资车企中的外资方势必会增持股份,掌握话语权,失去政策保护的自主方会被狼吃掉。更会对正在发展中的自主品牌带来冲击。

在50%底线政策保护下发展了十几年的自主品牌就真的会如此不堪一击么?外资股比不能超过50%的政策厉行了十几年,在这个政策温床上,合资体制下的国企自主品牌都做了些什么?

曾经的自主汽车三大,变成了三“小”,十几年了,依然拿不出自主核心技术,依然过着“借鸡生蛋”的日子。而一些没有外资品牌背景,没有合资技术支持、起步较晚的几个民企:比亚迪在电动车项目上不断前进,引得巴菲特的投资,引来奔驰与其电动车项目合作;长城汽车不断推出自主开发车型,从皮卡到SUV,再到轿车,再到最近开发出超越国际水平的柴油发动,已经实现从外到内真正的中国造。

比亚迪、长城汽车都没有合资背景,没有享受以市场换技术的优越条件,却都在自主开发实质性的各方面超越了在各方面条件都实力雄厚的三大,特别是长城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长城汽车新近自主开发出的“绿静2.0T”乘用车柴油动力,在“排放、动力、噪音、低耗”等方面优势突出,不仅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创造了国内柴油动力的四项第一

纵观自主品牌,大部分企业都已开始走出模仿,开始有了自主设计的外观。但是在重要的发动机方面,为数不少的还在乐此不彼的以用国外品牌发动机为荣,掀开发动机盖子,看到内外不一的标识,不感觉别扭么?那么个九十年代末技术的三菱4G系列发动机,几乎成了自主品牌的通用发动机,还被当做了宝一样。50:50的平衡保护,就培育出了这种自主品牌么?

在国内发动机这么低标准的背景下,很多合资品牌也开始玩起来换代车型不换发动机的游戏。很多合资品牌车型换代不换发动机,玩新瓶装旧酒的把戏,还大肆加价。这是对中国消费者的藐视,中国消费者就不该用最新技术的发动机么?长城汽车已经用最新自主开发的发动机成果说对这种现象说NO!

发动机犹如心脏,心脏系统健康发展了,实力强大了,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发力。以长城自主开发的“绿静2.0T”乘用车柴油发动机为例,对比包括大众的2.0T等几款国际品牌的先进柴油发动机:

[attachimg]0[/attachimg]

从上表的对比中,长城的“绿静2.0T”柴油发动机在各项技术指标上都超越了同排量甚至是更大排量的国际一流发动机,成为自强之“芯”。为什么一个没有合资背景的民营企业会有如此实力,自主开发出如此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动机?

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之前就曾表示,放开合资汽车公司股比才能让竞争充分,促进中国汽车发展的加速。像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这些没有合资背景,直接与国外品牌在竞争一线,有着忧患意识的企业才能有如此魄力,而在50:50政策佑护下的企业恐怕不敢如此说。

为什么自主品牌自主了这么多年还依然如此害怕失去政策的佑护?自主品牌在政策温床上永远成长不起来,政策的温床也永远培育不出自强的自主品牌。在政策的庇护下猫着,只顾与外资方坐享利润分成,不主动加强自主研发实力,不敢参与到残酷的竞争中来,只谈自主,不谈自强,永远都会害怕狼的到来。

温火煮青蛙的故事,扔进沸水中的青蛙可以跳出逃生,而那只在温水中的青蛙,在水温慢慢升高以后却失去了抗争的能力。如果再不给那些占着资源不做事的合资企业下猛药,制造竞争压力,自主品牌非但强大不了,还会成为温水中那只贪图安逸的青蛙。(文/张铁绵)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