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增资75%,发力新能源

1月5日,大众汽车(安徽)正式公布其全新管理团队。其中,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被任命为大众汽车(安徽)首席执行官,穆勇博士出任首席财务官,吕尔曼博士出任首席技术官,施耐德出任首席制造官,邵剑出任首席人力资源官。全新管理团队的公布也预示着大众第三家合资企业的正式诞生。

大众汽车集团表示,随着全新管理团队的组建,大众汽车(安徽)正全速推进集团在华电动出行战略,首款车型计划于2023年投产。

事实上,在上月就出现了端倪。2020年12月8日,大众汽车集团将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投资交割完成,同时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安徽),随着大众安徽的正式落地,高调宣布管理团队,而江淮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权,二者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思皓未达预期 大众“放弃治疗”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江淮大众成立于2017年6月14日签署投资协议,其中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各持股50%。2017年12月22日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4月发布合资品牌SOL(思皓)、2018年5月首款产品思皓E20X下线。通过时间轴不难发现,江淮大众从成立到首款车上市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作为中外首个合资新能源车企、大众的第三家合资公司,在政策上是一路绿灯前行,但是从量产开始,该品牌逐渐沉寂。

但到目前二者合作过程中,仅推出思皓E20X一款车型,截止到现在整体表现平平,据江淮汽车披露的2019年财报,该年度江淮大众项目亏损达到3.6亿。最后被大众所抛弃,而“接盘侠”正式江淮。

去年年底,大众汽车向外界展示6款插电混动车型,并且计划到2020年将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国内七大工厂将陆续导入MQB平台插电混动车型生产线,而这些规划中并没有涉及江淮大众项目,锤实对思皓的“放弃治疗”。

 

 

从开放股比开始,大众对于江淮的逐渐蚕食,让本就处于危机中的江淮难以抗衡,在加上相关车型的销量和知名度有一定受限,最终选择退居二线。

为何新合资车企发展陷入停滞?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曾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使得中外双方在合资合作方面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智,双方都需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战略布局的调整,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和趋势。

重塑新能源,三驾马车齐发力

据了解,大众安徽未来3年内将引入MEB平台,同时将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新工厂预计将于2022年底竣工,届时将形成年产3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随着全新管理团队的组建,大众安徽可以大刀阔斧的推进集团在华电动出行战略,进而形成以南北大众和大众安徽三足鼎立的宏伟版图。

对于安徽大众的重新落地,冯思翰表示:“我们致力于将大众安徽打造为集团全球电动出行技术研发中心之一,引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同时为客户带来更多选择。随着集团进入电动化战略全新阶段,我们相信大众安徽将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和江淮汽车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和前沿技术也将助力大众安徽未来的长足发展,并取得成功。”

原文作者:二马冯
编辑:冯红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