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新能源一同发力

2月14日,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和总经理张夕勇带队,调研了北汽股份和北汽研究总院。集团领导蒋自力、叶正茂、张建勇、廖振波、刘宇、巩月琼、胡汉军,集团相关部室负责人,相关企业党政班子成员参加座谈会。

为实现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转型突围,2022年北汽股份坚持“转型发展、改革创新”的经营方针,将聚焦自主主业,稳住发展基盘,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重点强调2022年,要进一步扛起做优做强自主品牌的使命,全力以赴推进改革转型,全力以赴实现“开门红”和全年目标达成。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大潮席卷而来,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如何解决“成长性”问题,是车企不可回避的一个命题。面对挑战,不仅要看到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更要加速自我变革,在持续的转型中获得增长的新动能。

“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整个新能源化进程明显提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化拐点已经真正到来。”去年6月,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现场,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分享了他对新能源化进程的看法。

在外人看来,凭借多年合资经验的积累,北汽必将在自主与新能源两条战线上持续发力,成为行业领跑者也只是时间问题,但事实,却事与愿违。

产品向高端化转型

据了解,北汽股份旗下北汽蓝谷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22年1月29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48-53亿元。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50-55亿元。

同日,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5.5-19.5亿元。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5.1-29.1亿元,亏损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蓝谷旗下北汽新能源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而小康股份近几年也开始明显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

对于48亿元53亿元的年度亏损,北汽蓝谷有自己的解释。首先其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原材料供应等影响,公司产销量未达到预期,现有毛利无法覆盖固有成本费用,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20-25亿元。

另外北汽蓝谷表示,为实现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公司全力推进ARCFOX 极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设,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广告宣传及运营等销售费用增加,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17亿元。

对此,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曾认为:“以高技术赋能产品提升价值,打造爆款,是北汽产业进化的重要手段,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层面,北汽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打造全国领先的电动体系,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性能和安全的双重保证。”

“整体来看,无论是主推ARCFOX的北汽蓝谷还是着力打造赛力斯的小康股份,目前仍处在打造品牌的投入期,而要谈赚钱则似乎还有些早。”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坦言。

北汽新能源年目标10万

曾几何时,北汽风光无限。2016年,北汽三大品牌——绅宝、北京、威旺——一路高歌猛进,全年总销量45.7万辆。按照这个走势,2017年,北汽自主的销量理论上将直奔50万辆。

不幸的是,进入2017年,北汽销量呈现断崖式下跌。2017年1月,北汽整体销量仅为15,421台,环比暴跌71.8%,5月更是滑到了12,536辆。

2019年9月4日,北汽集团宣布,将对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旗下的主要产品品牌及相关研发生产资源进行清理和整合。与此同时,绅宝品牌全面停售,退出历史舞台,其资产则以重组的形式并入北汽新能源。

过去的一年,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品牌“极狐”正式步入市场赛道。三激光雷达、华为HI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鸿蒙OS智能互联座舱等加持的阿尔法S 全新HI版,极狐不断探索市场需求。

整车OTA推送升级7次,新增功能和优化92项;渠道建设完成授权120家,建成运营86家,重点城市100%覆盖;能源服务建成超充桩2座16根,开发认证站1114座16952根,覆盖22个城市。

日前,北汽新能源公布了最新销量数据,今年1月销量2,122辆,同比大涨97.95%。其中阿尔法T增速最高,上险量同比暴涨157%。2022年北汽新能源将“反守为攻”作为全年的战略主旋律,两年内推出9款全新车型,包括极狐A+级SUV/轿跑以及阿尔法T 华为HI版等。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表示:“北汽新能源今年的销量目标为10万辆,其中含极狐4万辆,未来争取冲击30万辆。”今年1月完成了10万辆年销的2%,接下来的11个月,每月至少需要卖8,900辆才能完成目标,相当于每月比1月2,122辆的成绩预增319%。

此外,极狐阿尔法T 华为HI版将于今年上市,参考阿尔法S普通版与HI版54%左右的差价比例,预计阿尔法T HI版售价将在35-40万元之间,竞争对手包括蔚来ES6等车型。据了解,高端A+级SUV和A+级轿跑将基于BE21平台打造,计划于明年正式上市,预计将主打20-30万元市场。

原文作者:杨柏玲
编辑:杨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