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划新增80亿元

日前,北汽蓝谷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论证分析报告》的议案,公司新一轮的定增事项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上交所对公司报送的发行证券的募集说明书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申请文件齐备,符合法定形式,决定予以受理并依法进行审核。如果此次融资成功,那么对于连年亏损的北汽蓝谷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事实上,北汽蓝谷早已在谋划此次的融资。2022年7月,北汽蓝谷首次披露新一轮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预案,拟发行不超过12.86亿股股份,募集资金80亿元。今年2月17日,北汽蓝谷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及其授权人士全权办理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相关事宜的议案》。

自上市以来,北汽蓝谷通过首发和两轮定增融资352亿元(其中286亿为资产出资),新增短期借款61.66亿元,新增长期借款83.12亿元,累计达500亿元,这还未包括本次正在筹划的80亿元定增。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蓝谷此前一轮定增的募集资金并未使用完毕。2021年5月,北汽蓝谷完成定增,发行7.94亿股股票,募集资金达54.5亿元。不过截至2022年6月,北汽蓝谷募集的54.5亿元,仅实际使用38.06亿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16.44亿元。

市值累计蒸发580亿

今年1月,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预计2022年净亏损52亿元至58亿元。这也是北汽蓝谷连续亏损的第三个年头,2020年亏64.82亿元,2021年亏损52.4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170亿元。

对此,北汽蓝谷给出了解释。一方面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成本上涨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公司产品销量还处于快速提升期,规模效应不明显,以及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上持续投入影响。

2022 年初,北汽蓝谷给自己定下的年销量目标为 10 万辆,其中包含极狐汽车 4 万辆,但据 2022 年 12 月产销快报来看,北汽蓝谷全年销售量为 50179 辆,远不及目标量。而极狐品牌也未直接了当的给出具体的年销量数字,只说出了同比增长 144%。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给北汽蓝谷造成了极大的亏损。2022年12月30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与子公司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分别向北汽新能源增资,增资总额为55.01亿元。其中,北汽蓝谷以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3.26亿元和自有资金41.74亿元,共计出资55亿元。

此外,2022年新能源市场进入“井喷期”。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销辆分别为666.3万辆和567.4万辆,同比增长101.5%和90%。不仅如此,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进入2023年以来,即便是购置税政策减半,新能源市场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持续走强。

反观北汽蓝谷的两大品牌——北汽新能源和ARCFOX极狐似乎都遇到了瓶颈,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汽蓝谷的盈亏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蓝谷的股价自2021年中旬就开始下滑,由2021年5月19日的最高价19.87元/股下跌至2023年2月27日收盘的6.28元/股,在不足两年的是时间内股价合计下降约七成,市值累计“蒸发”580亿元,当前的总市值不足280亿元。

极狐易帅瞄准小众市场

作为北汽蓝谷高端突围的重要载体,极狐自品牌堆出以来就备受北汽蓝谷的重视。但近两年的极狐表现却差轻人意,数据显示,2022年,极狐销量同比增长144%,在20万-35万元的市场份额同比提升近50%。但全年销量远低于其4万辆的年度目标。

“被寄予厚望的极狐在高端市场步履艰辛,比亚迪仰望、长安深蓝还有刚刚成立的吉利银河,这些高端化品牌层出不穷,极狐的声量只会越来越小。”汽车分析师曾志凌批评。

本月中旬,北汽蓝谷发布关于子公司工商登记信息变更的公告。樊京涛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由张国富接任;王秋凤卸任经理,由樊京涛接任。有观点认为,此时张国家富担任北汽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并成为极狐法人,或将在协助北汽经营管理的同时,在极狐营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极狐的经营范围增加销售代理、母婴用品销售、电器辅件销售等。事实上,为了扭转现状,近两年极狐一直在提升品牌和营销上不断尝试和突破。今年年初,围绕亲子出行的极狐汽车考拉正式亮相。作为全球首款智能亲子车,独创性地为亲子出行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也将打开新的细分市场。

极狐内部人士表示:“考拉是极狐汽车场景化造车的开始,之后还会推出其他场景化产品。相当于要开始主打小众市场。”而在在张国富的履历中,“小众市场”的运营极具经验。

据了解,张国富任职北京越野期间,一度推动了北京越野车的高质量发展。北京越野首创“越野新定级标准”,将旗下产品全新命名为S/P/C/SE四大系列,精准覆盖不同人群的多元化用车需求。2019年北京越野销量达成3.6万辆,同比增长34.5%,近四年年度复合增长率为37.5%。

原文作者:杨柏玲
编辑:杨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