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混动车型,大家都会想到本田i-MMD混动系统、丰田THS混动系统、日产e-POWER混合动力系统,这些可以说为日系品牌车型增光添彩。而提到自主品牌的混动车型或混动技术,如今能与日系一较高下的也只有比亚迪的DM-i混动了,其超低的油耗,超高的续航以及相对亲民的价格,让比亚迪DM-i车型收获了不少粉丝。

不过在12月14日,吉利官方发布消息表示,雷神混动正式登场,首款搭载车型为星越L。而吉利的这套混动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其智擎Hi·X混动系统发动机热效率可达43.32%,超越丰田混动技术的41%热效率以及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的43.04%,成为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

这套系统包含1.5TD/2.0TD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DHT(1挡变速器)/DHT Pro(3挡变速器)混动专用变速器。而这款发动机采用高压直喷、增压中冷、米勒循环、低压EGR四大先进技术,让其热效率达到了行业领先,超过了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的发动机热效率。

作为这套系统的另一个核心,DHT Pro是全球首个量产的3挡混动变速器,远超日系品牌的行星齿轮变速器和1速变速器,目前比亚迪秦PLUS DM-i便是搭载的1速变速器。 3挡混动变速器意味着其动力输出更加迅速,也更平顺。

雷神混动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的全速域并联,据厂家说法,雷神动力系列车型在时速20km以上即可进入并联模式,实现轻松起步,远低于日系车混动至少70km的并联车速,系统效率提高20%。

这样一套HEV的油电动力系统的经济燃油性,让我想起了比亚迪秦PLUS DM-i的3.8L的百公里油耗,其拥有15.5:1的高压缩比,EGR废气再循环43.04%的热效率。如今吉利雷神混动和比亚迪DM-i放在一起,一个是油电混动、一个是插电混动,两者虽然无对比性,但是从燃油经济性来看,吉利的雷神动力似乎节油更为明显,当然这只是官方数据,至于在吉利星越L上这套混动的表现如何,还得看实车测试。

无论如何,雷神混动这套系统都将成为吉利星越L的一大助力。从销量来看,今年11月份星越L销量11083辆,在7月下旬上市以来,总销量达到了4万多辆,平均每月销量过万,可以说是一款SUV市场中的黑马。吉利选择星越L作为首次搭载雷神混动的车型,无疑会让其油耗降低,并且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按照吉利汽车的规划,雷神Hi·X混动总成,将会逐步搭载于20余款车型之上,而首款车型星越L雷神Hi·X混动版,将于本月下旬开售。

从设计来看,星越L雷神Hi·X混动版外观方面与普通的燃油版星越L并无太大差距,不过前脸部分有一定区分,辨识度也足够高,因为混动版车型的前脸中网采用了一个全新的造型,并且中网内部以及吉利车标带有点亮效果。尾部的造型和燃油版基本一致,不过与其它混动车辆类似,在混动的版的尾部加入了混动标识。尺寸方面则与燃油版保持一致。

至于动力组合部分,星越L混动车型配备了一台1.5T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最大扭矩225N·m。官方宣称混动版的星越L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4.3升,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300公里。这样的油耗和续航表现,很多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从数据上来看,的确能够和比亚迪DM-i车型一较高下。

未来,智擎Hi·X动力系统将会逐渐搭载在吉利的“星字辈”上,如星越、星越L、星瑞这几款车型,由于更高效的发动机,目前从数据来看相比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销量和名气能否超过比亚迪多年来在混动市场赢得的口碑和声量,还需时间来证明。

总的来说,星越L混动版作为基于星越L打造的混动版本,该车的内外设计与星越L也保持了高度一致,在配置、动力以及续航方面较星越L有所不同,其凭借雷神混动系统,获得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以及续航表现,虽然定价会比燃油版高,但如果定价合适,凭借热销的星越L,星越L混动依然会有一定的市场。

至于市场方面,目前市面上的HEV车型并不少,星越L雷神混动版的主要竞争对手有本田、丰田双擎车型,还有就是比亚迪车型,对于这套混动系统来说,不能直接说星越L雷神混动版比竞品强,但混动的热效率的确很高,唯独品牌力不如合资竞品,毕竟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更多人还是会考虑合资。

而如果硬要拿它和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去对比,我觉得雷神Hi·X的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在热效率方面确实更胜一筹。另外,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是以电为主,发动机为辅的电混架构,但插电混动的缺点是需要充电,不能随时随地开走,还有就是后期电池和电机维护费用高。而吉利的这套则以发动机为主,电为辅,凭借发动机的高热效率和电机配合为其带来更经济性的油耗表现。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很片面的对比,真要衡量一套混合动力系统是否足够厉害,还得看接下来吉利所推出的实车表现到底如何。但混动技术,说到底是为了实现更低的油耗,综合来看,个人认为吉利的雷神混动会比比亚迪DM-i更吃香。

本文系作者 李大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