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油价小幅上涨。考虑到多种因素,涨幅控制在较小幅度。但国际油价上涨预期时刻悬而念之,石油资源消耗极限加速迫近,新能源尚处幼稚阶段无法承接替代使命,石油涨价,除了无奈接受,别无选择。

油价持续上涨之际,停车费、车库租金、车位使用费也在涨价。丹东这样一个中等边境城市,车库竟然卖到了18-22万元的高价,比中级车还值钱。

车库涨价之际,车船税也要涨了。尚在讨论的方案将1.6L以上排量车型的涨税幅度最高增加到翻番的水平。这一闷棍将低收入购车族打得有点晕头转向,不得不从购车梦中回到现实,数数购车养车还差多少钱。

欧美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强势预警,出台鼓励购车政策,车市窃喜,开始井喷。取消养路费,减少车主负担,车主窃喜,但提高燃油税,心情转凉。小排量车购买补贴政策,让低收入购车人群窃喜。但政策期限没到,车船税便大涨,心情转凉。未来不久,油价还将上涨,涨到多少能打住,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此雪上加霜,让车市忧乐参半,喜怒无常,变数增加,汽车社会的方向将发生变化。

矛盾是必然的、难以回避的。车多了堵路,车难买了堵心。不买车也可以,地铁公交顺畅也行,骑自行车,不丢也行。但目前这样的条件还不成熟。

节能减排是世界潮流,百年大计。但排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多年来积重难返的排放问题,需要有个缓冲和过渡期,用象征性的增税来启发环保意识,待缓冲期后,自然向较高税负过渡,而且征收方式标准合情合理,或许这样大家可以慢慢接受。

方案正在讨论,人大代表不是提出来了么,车船税是财产税,应该按照财产价值征税,不应该按排量大小征税。排量与排放有关,但小排量大排放的车型为数不少;排量与车价有关,但大排量低价格的如自主品牌汽车,也不在少数。把握好价值、排量、排放的关系,科学确定征税额度非常关键,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基础上,相信尘埃落定时会趋于完善。

燃油价格和养车购车税费增加之后,会给车市带来哪些变数呢?

第一、汽车消费的两极分化明显加剧

用车小型化将成为主流趋势。油耗、排量和价格成为影响购车的重要因素。但富裕阶层的购车方向不会有大的改变,大排量豪华车依然豪华不减,汽车领域的奢侈消费不会就此得到抑制,除非将豪华奢侈车型的车船税增加到每年5-10万元。大城市交通依旧拥堵。减排未必能看到实效。

第二、车市发展稳定理性后自然收缩

目前的消费结构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处于中等偏下的收入阶层。各种税费和购车之后的堵车苦恼,让这些消费者感受不到购车的幸福指数变化,很多低收入消费者会望而却步,进而持币待购。观望不前。虽有刚性需求,但抑制消费的力量过大,消费阻力扩大,刚性需求会被转柔变弱。市场潜能受到抑制,二三级市场的消费高潮会后移。全年汽车销量不会再有大的突破。

第三、小排量、高技术、低油耗、低价格车型备受青睐、竞争激烈

假如按照目前按排量分梯次征收车船税的方案实施,1.3L排量的车型应该最受宠。无论如何征收,小排量、低价格、高技术、低油耗的车型将是市场新宠。车市竞争的核心将从中级车、中高级车向小型车、紧凑型车转移。节能高效低排放发动机的研发力度将加大,传统技术将被更新淘汰;车型更新的周期将缩短。国外汽车企业和合资企业小型车将降低身价、大举进攻中国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强大的技术压力之下,将在原有的市场空间里艰难坚守,负隅顽抗,惨淡经营。但市场空间的占领是天时地利中的先天优势,凭此可以更新技术,降低成本,降低售价,绝地反击,借助国家即将出台的扶持自主品牌的政策,巩固既有市场,寸土必争,不丢失一块阵地。

第四、汽车消费更趋于理性成熟

实用型、个性化消费将成为主流趋势。代步用车将成为主要的功能选择。购车的心理需求将被实用性需求过滤抑制而弱化。

车市需要宏观调控引导。车市的引导是多方面的,需要整体条件和大环境。需要规划超前,管理跟进,技术领先,交通设施配套、政策科学、措施有效。多方引导之下,中国车市将沿着健康的轨道,科学、稳健适度发展。(文/丹东晓程)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