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正在进行时,国内汽车产业的未来成为最受业内关注的话题之一。从去年一系列的产业振兴,再到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两会委员们的提案,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将对厂家、消费者和相关产业链条构成深远的影响。关注两会,实质就是把脉未来产业走势,甚至价格变动的大好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里,自主品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整体销量与欧美和日韩车系旗鼓当当。这说明,自主品牌的根基趋稳,可以寻求更大的突破了。恰好,长城和吉利都提出了自己的远景目标。前者着眼于通过中国制造打造中国车概念,后者希望通过对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达成中国创造的目标。

从提案内容上看,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提出四大建议,分别是关于“尽快完善鼓励汽车出口政策实施细则,推动中国自主品牌海外健康发展”的建议;关于“把皮卡车作为汽车下推广对象”的建议;关于“延长消费政策时间,推动普及高品质小排量汽车”的建议;关于“政府汽车采购应取消多层招标名录,优先选择自主品牌”的建议;

这四大建议基本上都是围绕企业自身的需求以及自主品牌的现状而提出的,观点虽然算不上太新颖,但却非常的经世致用。

那么吉利呢?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委员只有三个提案:关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的提案;关于做好应对“汽车社会”到来各项准备的提案;关于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提案;没有一个提案可以与自主品牌直接挂钩。

在周五晚上的小范围媒体沟通会上,李书福特别谈到了他的企业办学和产业转型升级理念: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和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根本途径是要通过关键技术的创新,而创新的本质因素是人的教育问题。吉利很久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决定做汽车之前,就致力于培养相关人才。从刚开始的“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再到“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等,吉利沿着人才的脉搏正在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变革。这次提案的一个收获是,应试制度下的文凭即将松动。这意味着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可以凭借本事获得相对应的东西。这对吉利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长城和吉利的七份提案,看起来很像《笑傲江湖》中的华山剑宗和气宗,方向措施各有不同,但都展现出了自主企业的未来蓝图。制造还是创造,两会提案依稀照见自主品牌的未来。 (文/王概)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