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改变全球能源结构(文/古清生)
电动汽车开启能源动力新时代
当全球石油储备日渐令人焦心的时候,电动汽车显然给人类一个光明的前景。因此,俺对混合能源汽车不以为然,它肯定只能是一种过渡形式,电动机与内燃机装备在一个车上时,这种汽车的负载过重,并没有彻底改变能源结构。
俺早在2007年就去上海考察和乘坐了上海的电动能源的公共汽车。从2007年到现在,这种电动能源的公共汽车依然居于边缘地位,在那时候上海只有825一条公交线路跑电动公交汽车,现在的上海已经有了多条公交线路运行电动汽车了。
上海的电动汽车走的是电池—电容混合电动汽车,走的是超级电容和锂离子电池相混合的技术路线。超级电容具有充电快、充放电循环次数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异特性,锂离子电池具有储电量大、储存时间长的优点,零排放、低噪音,一次完全充电时间不到3小时,充电后可行驶100-30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80-100公里,每公里耗电小于1.6度。用这种电动车替代传统的公交车,折合每公里能耗支出仅为用柴油的三分之一。
以城市交通来说,一次续航能达到300公里已经足够,北京出租汽车平均每日运行里程也在300公里。而城市行车速度则远达不到每小时80公里,充电时间搁在夜间,即在谷电时间,电网公司对于使用谷电的优惠达到半价的水平。当然,在电动汽车没有普及的时候,使用谷电有点麻烦,就是愿否半夜起来充电的问题。
俺们假设一个城市的电动汽车使用太阳能发电厂之电源充电,这就与矿物能源彻底脱离了关系。即以今天的电网电源为例,使用电网谷电,几乎可以视为不再增加能源,由于电网电力不可以存储,在谷电时期充电,仅相当于废能利用。当然,从能源提供方考察,石油系统可能必须全线退出,因为从它们过去提交的方案来看,消费者在此获益不够明显。
也说全球关灯一小时
大前天环保人士开展了一个活动,全球拉灯一小时。热爱环保和节能的人士纷纷响应。俺因去了平谷山里,也没有回来拉灯。但是,俺以为这个活动并无关节能。电力科学领域过去所做宣导不够,导致今日公众仍然以为计划经济时代的节约用电是正面效应。当然,你在用电高峰节约用电可以减轻电网负荷,有些效应。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电网提供的电力,都是瞬间消费产品,即电力无法存储,从发电厂到用户,你使用了电,这电能就作了功,如果没人使用,它就空耗掉了。而大型发电机组启动以后,就不能停机。一旦停机,相当于重大事故。如果所有的发电机组一起停机,则是电力系统的特大事故,重新启动称之为黑启动。这里面的技术非常烦琐,目前只有水力发电机组可以暂时停机。
所以,全球拉灯一小时,对于节能没有意义。尤其约定的大面积的统一开灯拉灯,它所造成的瞬间零耗和瞬间高耗,对于发供电设备所造成的冲击,则弊远大于利。
也就是说,即使你全球拉黑了灯,发电机组仍然照常发电,而且电网照常供电,电能也就不作功地消失了,对于发供电方来说,耗能是同样的,而且电没有作功,对他们则造成了经济损失,因为它的客户无端的在这个时间点不用电了,这个成本损失必须计入其它用电里面去。
电动汽车可以弥补上述的发电机组不能停机,必须全天候发电,而用电的谷底时间,电能是空耗的,电动汽车使用这一段时间的电能充电,是一个集体存储电能的过程,也是对可称“无用之电”的利用。以此观照,在电动汽车充电总量没有超过谷电的发电量时,就是利用了过去白白失掉了的电,使之成为交通的动力。
电能交易的多样化
在未来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将可以全民加入。进入智能电网时代,如果用电家庭自己也安装小型太阳—风能发电机组,并与电网进行联网,用电时可以自己用,当你不用电时,此电可以出售。当然,这是以联网的形式,设若再向前一步,电力存储技术的提升,蓄电池作为电力容器,就能像今天买卖液化气一样买卖。届时,以电能源为动力的汽车,使用起来就相当的方便。
现在,所有的电动能源的汽车都使制于蓄电池成本,以及蓄电池何种过大,汽车负载过重。但是,这并不是不能攻克,一切都取决于市场需求。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汽车商在发展电动汽车的过程中,太过于想吞独食,均试图在这方便掌握知识产权,将全世界真正的电力科学系统排斥在外,这就平添了电动汽车发展的难度。
以俺采访过的中国电力科学院和清华电力系来看,在中国的电工科学技术,皆掌握在这些学术机构。在制造领域,中国也同样有一批研发与制造水平世界一流的企业,这些企业目前介入电动汽车制造有限,至少没有成为主体。所以,一直以来的汽车企业唱电动汽车的独角戏,这可能是导致电动汽车发展进度缓慢的因素之一。
电动汽车制造,以中国汽车企业现有的水平,完全应该与电力科技系统合作,以便在现阶段全球统一起步的时代,跟上时代发展。而不像内燃机,整整落后了一百年。历史的教训应该总结,中国的电动汽车应该走在世界前面,从清华电工科技,中国电科院的电功科技,在无功补偿、特高压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这一点,也许社会公众尚不太清楚,可是,俺相信汽车工业界是完全清楚的,就看谁是有识之士,与电力科学系统合作,提速完成中国电动汽车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