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丹东晓程

有一个说法已经被中国汽车业界首肯。这就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与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处于同一起点上,或者说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几乎是同时起步。

这个说法的目的是强调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时机和机遇非常重要,必须珍惜,必须抓紧新能源汽车研发,不能再犹豫、再耽搁了。

“同一起点论”的出发点是好的,它的可贵之处是点明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机遇性、重要性和紧迫感。但往往有些人就此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跻身于国际水准了,所以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不紧不慢,不思进取。

其实,“同一起点论”具有麻痹作用,很容易让人老大自居失去紧迫感。

冷静地分析一下,客观地审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

第一、“同一起点论”只是一个笼统和概要的说法,不是很精当的理论

这一说法缺乏实际考证和理论支持。

第二、虽是“同时起步”,但差距很大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水准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虽然国际新能源汽车现有成功者,我们现在起步,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动力相比差距不是很大,但发展速度、效率和核心技术把握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也不小。

不说国际汽车先进的传统动力改进型的节能动力水准非常先进,仅国际混合动力研究就已经处于强势领先、很难超越的水平上。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混迹于市场多年,虽然销量不大,但品质难以超越,其动力、油耗已经可以满足使用需求;通用雪佛兰新能源汽车也即将上市,各项性能同样处于强势难以超越的水平线上。先入为主使此类车型率先拥有了市场优势,技术上已经领先一步。而中国的新能源车型要么是处于汽车展览状态,要么是处于争相研发、四面开发、无处落果的内战乱战无序竞争的大跃进阶段,浮躁而浮夸,为的就是争取国家投入。

最为关键的是,国内生产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面向家庭和公务商务车的市场销量还不到三位数;新能源车的关键零部件还在依赖进口。这类现象,难道是“同一起点论”能解释得了的么?

中国汽车到了必须从“同一起点论”中猛醒的时候了。

第三、国际新能源车研发实事求是,综合推进,中国雷声大雨点小,孤军奋战

没有喧哗,没有鼓噪,国外新能源汽车犹如鬼子进村,“悄悄的进来,打枪的不要”,转眼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蚕食,已经开始。丰田普锐斯在国内的销量,已经大于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销量,其它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对准中国汽车市场,大举进攻。而国内新能源汽车依然在内讧和跃进中,之间花开,未见果落。

借助于传统动力的支持,国际上对混合动力的研发非常重视。而恰恰是因为“同一起点论”的麻痹作用,国人普遍看好纯电动汽车或者纯粹的新能源汽车,因为传统动力处于弱势,对传统动力支持下的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有意无意的给予忽略或者索性嗤之以鼻,企图以纯电动汽车或者纯新能源汽车出奇制胜,绕过传统动力核心技术的限制和制约。而纯新能源汽车技术遭遇重重瓶颈难以突破之时,又失去信心,止步不前,没有策略,没有突破,研发体制也受到限制,大大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效率。所以数年过去,国内新能源汽车虽有进展,但面的扩展胜过品质的提升,技术的纵向推进速度太慢,几乎是坐看国外新能源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的赶超,坐失良机。

第四、中国新能源车冷热不均,轻重失度,缺乏方向感

中国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技术标准低。几乎是各家各户大干快上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还没有成熟。没有理想的集中度,普遍研发,共同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很多企业不甚了了。

最近,《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出炉,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即将出台,政府计划投入1000亿元左右换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世界第一的宏伟蓝图即将展开。这是中国汽车业的好消息,说明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支持到位,投入及时。

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准入制度、纯电动车战略的方向的规定性、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以上的目标、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的举措,都显示出作为汽车大国的魄力和雄心。

但是,规划一旦通过,需要贯彻落实。

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方向感问题。贯彻落实好这个规划,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有限的投入与科学、高效的研发的关系

三千万元资金投放,有布局,有重点。但切忌大锅饭、平均分。应该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资源、人才和设施的全国大调研、大核查,对研发贡献突出、实力雄厚、进展迅速、基础扎实的企业重点扶持,加大投入;进行新能源汽车全国性审核,对研发方案齐备、方向目的明确、方法科学合理、可信度强、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加大投入,奖励与投入相结合,阶段性成果与未来明确的开发方向、科学可行的方法的评估相结合,把钱用在刀刃上。

二、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与多点普及的关系

应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研发的集中度,避免四处开花无处落果。减少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企业,对不具备条件、资质、人才和技术的企业,禁止其研发新能源汽车。全国布局,采取地域与能力相结合,市场化优胜劣汰与宏观选拔客观扶持相结合,集中两三家大企业,重点生产研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技术过关之后,国家再投入后续资金进一步有重点的扶持。其它企业需要新能源汽车技术,可以在国内企业优先购买,扩大生产。形成新能源汽车科学、合理、高效的投入支持机制。

三、市场认知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新能源汽车市场认知、设施建设和产品推广应该协调进行。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奖励政策应该以提升新能源汽车品质和品牌声誉为前提;谨慎支持批量生产之前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谨慎推出新能源新车,避免首战失利、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美誉度和诚信度,努力培养新能源汽车的忠诚度。

方向感问题解决了,投入机制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就会加快。

由国家强力支持,有智慧、有胆识的中国汽车人,一定会在不远的未来,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