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悦达起亚止跌
日前,部分合资品牌已经先后公布了2023年年度销量,1月4日,北京现代发布销量称,其2023年累计销量达到25.7万,同比增长2.8%;此前的2023年12月31日,悦达起亚公布销量称,国内外累计销量16.6万辆,同比增长31.2%。而值得关注的是,两家韩系品牌的销量构成。
从销量结构上来看,在海外市场的贡献下,北京现代、悦达起亚均是合资车企中难得的正增长品牌,这也是两大韩系品牌都是自2016年以后,首次销量完成同比正增长。在合资品牌的大盘上,乘联会数据显示,前11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累计销量667万辆,同比下滑8.2%。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现代25.7万辆销量中,有1万辆的海外销量;而悦达起亚16.6万销量中,海外销量达8.6万辆,同比增长125%。对比来看,2022年北京现代销量为25万辆、悦达起亚仅有9.4万辆。这意味着倘若扣除来自海外市场的增量,北京现代以及悦达起亚的销量仍面临同比下滑的危机。
悦达起亚以及北京现代加快出口的规划在2022年即已确立,2022年2月,韩国与盐城、悦达集团签约,宣布起亚与悦达将以江苏盐城作为未来发展的基地成立新的合资企业,扩大投资建立出口基地。而根据规划,悦达起亚计划在2024年继续增加出口车型,到2026年,盐城工厂的年出口规模扩大至20万辆以上。
2022年,北京现代在“向新2025计划”中阐述了对于出口的规划,而2023年10月21日,在北京现代21周年庆典上,北京现代进一步发布转型发展的四项举措:其中之一,即为成为现代汽车全球出口基地:“未来,北京现代投放的所有产品,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将面向国际市场,力争三年内出口量达到10万台的规模。”
反向出口扩散至主流合资
事实上,北京现代以及悦达起亚并不是反向出口的先行者,作为首个进入中国的外资独资汽车厂商特斯拉,实际上早已经将上海工厂做为其出海中心,进行了反向出口,规模正在持续扩大。据中汽协数据和上险量推算,特斯拉中国 2023 年本土合计交付约为 60 万辆,而出口约 33 万辆,同比增加23.1%。
而除特斯拉之外,还有上汽通用也早已布局了出口业务,2022年时,上汽通用汽车累计整车出口量已经正式突破100万辆大关。
不过,近两年开始,合资车企反向出口的趋势愈发明显,不仅仅是北京现代和悦达起亚,包括福特、神龙等合资品牌也在积极布局出口,出口已经是众多合资品牌的新选择。
2023年10月份,在东风与Stellantis最新的合作框架中,神龙被赋予了将成立国际事业部,将出口纳入新的战略重点的职能。
2023年5月,福特CEO吉姆·法利表示,出口是福特在华业务的新方向之一,“福特将更加关注中国市场的商用车业务,同时也计划在中国的工厂用作经济型电动汽车和燃油商用车的出口中心。”前不久,福特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福特中国累计整车出口正式突破10万辆大关。
包括国内更多的主流合资品牌,也将出口纳入新的业务重点,2023年4月,广汽本田宣布开启出口计划,而到2023年全年,广汽本田累计出口销量已超过2万辆。
前不久,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李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明年(2024年)广汽本田出口量将超过3万辆,可以生产右舵车型,奥德赛目前已经出口到日本及欧洲市场,未来将出口至更多地区。”
除此之外,2023年12月,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松山昌史表示,日产计划将在中国生产和开发的内燃机汽车及即将推出的纯电动与混动汽车出口至海外市场。从2025年开始启动,第一步设定的出口销量目标为10万辆,其中包含四款日产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并且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出口数量。
业内人士:合资应加大出口
而新一轮合资车企,加快反向出口布局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在国内市场上,生存问题已经是各大合资品牌的明牌挑战。市场份额上,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主流合资品牌份额从2020年开始至今,以每年6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萎缩,2023年前11月,主流合资品牌份额降已至34.5%。
对于这一举措,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曾对中车网表示,“国内的合资品牌面临着销量连年下滑的挑战,而销量下滑就达不到规模效益,进而产生持续亏损。如果转向海外市场,存在几个优势,中国的产业链日渐成熟,在中国生产汽车比海外的车有先天优势,就是成本低,还有中国人力资源这块也占优势。”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也对中车网表示,“反向出口就是进一步降低这个汽车生产成本,在国内新能源转型的情况下,他们的燃油车销量在中国市场大幅度下降。现在把这个中国的工厂做一些改造,这个车就既可以出口,也可以国产。进一步享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他的成本。”
从已经开始推动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合资品牌来看,海外市场已经开始成为这些品牌销量的重要组成,乃至是止跌为升的关键。
在2023年11月,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还曾发文指出,合资车企应加大力度开拓出口市场。崔东树认为,“世界汽车市场总体转型发展缓慢,而国际车企的区域性成本差异明显,中国合资车企具有很强的国际成本优势,很多优秀产品在国内竞争力下降,但国际竞争力仍很强。”
崔东树表示,“可以针对部分海外市场进行有效的产品输出,在不改变原有的国际品牌海外零售网络的情况下,有较大的的产品输出空间。同时,对个别有潜力的海外市场,也应该给中国合资车企一定的规划布局权限,让他们深耕当地市场,提升中国合资品牌的国际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