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如今的中国已经是汽车制造业大国,但绝不是强国。凭借着代工、山寨,中国涌现出一批的汽车企业,一汽更是凭借着与大众几十年的合作关系,使得如今的“一汽大众”的车标跑遍了中国各个地区,大赚特赚。然而一汽此次和大众和“裂痕”显然为外界敲醒了警钟,那就是我们始终需要牢记一点:再亲密无间的合作,都是基于利益的,当核心利益遭到潜在的威胁之时,不管是中方还是外方,都不会这样跟相安无事。
一汽与大众敲醒了警钟
一汽大众是比较早的合资公司,一汽的历史也有着其独特的地位,一汽大众近些年的发展,在华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千万辆,但在面对技术纠纷的时候,我们清晰的看到,大众方面丝毫没有犹豫,一直诉讼将昔日的“同胞”搞上了法庭,指责其盗用、仿造大众4项专利技术。
此前,德国《商报》报道称,大众汽车在华管理人士了解到,据称一汽仿造MQ200变速箱及EA111发动机主要部件,共涉及四项专利,用于本公司的车型。该报道还称,一汽已经在长春建设了一家工厂,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大众的专利技术生产汽车,试图将此款变速器搭载于旗下将出口俄罗斯的车型上。一汽方面则对于大众的指控表现的很沉默。
『一汽与大众的纠纷为后来者敲醒了警钟』
而事实上,根本原因还是技术侵权侵犯了大众在华的利益,一方面,一汽将这些技术使用在自主品牌奔腾之下,比如大众的MQ200变速箱使用在了如大众、斯柯达等品牌之上,是其主流产品;另一方面,大众同样担心未来一汽会将该主流产品应用与未来研发的车型上,并出口俄罗斯市场,与大众旗下的品牌形成了竞争关系。
4项专利技术,与合作了几十年的情分相比,显然更重要,这不仅是德国人的精明和严谨,也表明了在核心利益面前,外方的立场,而一汽则显得尴尬很多,如果离开了大众,其在国内竞争的实力难以得到保证,而与其签订了继续合作25年的合同,则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专利侵权屡犯 折射创造力的缺失
一汽与大众的“裂痕”表面上看算是和解了,但是这已经为当今中国汽车业界的整体走向再次敲醒了警钟,车企的发展思维似乎不应该再走“市场换技术”乃至“资本换技术”的方案,将希望寄托于从外资方手里学习到技术,甚至寄希望于外方能依靠合资关系来帮助自己提高技术。
因此,其合资合同又延长到了2041年,这背后的推手我们难以说清楚,但仍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一汽被大众绑架了,而且不得不服从。这样的事情,以前我们也并不是没有接触到。
『丰田状告吉利败诉 但远未停止』
几年前,日本丰田以“吉利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吉利告上法庭,虽然最后败诉,但显然关于商标,双方都十分重视;德国尼奥普兰客车也曾在北京状告江苏中大集团。这些事件都指明了一个问题:后进者会遭遇重重的困难,但如果寄希望于采取和领先者合作的方式获得对方的“秘密”,这样就相等于授人以柄,要比针锋相对的打官司更难缠。
以上述提到的尼奥普兰和江苏中大的矛盾为例,中大的发布会就其与尼奥普兰的外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这至少证明了即使是在外观上相似都也纷纷相争,核心专利就更是当仁不让了。
而除了整车厂的技术、设计纠纷,零部件厂商也在中国开始打起了技术、设计的专利战。比如2011年底普利司通轮胎和光明轮胎,就后者仿造前者外观花纹设计的专利所打的官司,最终光明败诉。与这样竞争对手的直接对抗相比,一汽与大众的关系则更难以理清。
实际上,专利侵权屡犯的背后,折射出了我国汽车设计、制造方面创造力的缺失。
无论正向还是逆向 都需创新精神
在汽车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不论是一汽还是其他企业,也不论是自己开发做正向工程,还是买来竞争对手的产品来做逆向开发,大量的“山寨”设计和思路在充斥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创新精神需要被重视』
在合资这条路上,太多的企业选择了“谦让”,自己出厂房、出资金,而让对方来出技术、管理,造出来的车又贴着自己的有自己一半的铭牌,当地合资企业又可以给政府带来利税,同时自己“只需要”“支付一点点的专利费”最终成本还是由消费者来埋单,因而也就不难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自己不必去冒着失败的风险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投资了。
同样,在自主品牌的山寨之路上,虽然技术是自己开发的、车子是自己制造的,开发的技术是模仿外放的,造出来的车子也只是学到了皮毛而没有学到精华。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缺乏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的方法,山寨之路像极了“智猪博弈”,小猪都在依赖者大猪去拿吃的而分一杯羹,却很容易忘记大猪哪天心情不好的时候,把小猪都灭掉,自己吃独食的可能。
在合资的路上,容易让人忘记自己的使命,在山寨之路上,容易让自己变得懒惰。这两种情愫的作用下,山寨之王的中国,未来或危矣。(文/中车网 孙平涛)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