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漫话】同一款车型在海内外相差的不止是价格,连油耗也不一样。中国的油耗数据“漂亮”得有些诡异,大幅度低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公示的油耗。过于宽松的测试标准导致了中国式油耗数据的诞生,相关政策在先天设计上就存在着被车企利用的漏洞。

有媒体特意选取了30款在中国和美国均有销售的车型,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公布的实测油耗,与该车型在中国宣传的官方油耗进行了对比。调查的这30款车型当中,所有车型在中国的官方综合油耗,都要低于在美国EPA公布的综合油耗,最大相差油耗竟然超过27%。

数据来源:广州日报,美国EPA公布的综合油耗单位是MPG,也就是每加仑汽油可行驶英里数,数值越大,则油耗越低。中国油耗单位是L/100km,括号内为单位转换后的数据。

欧洲标准不适合中国路况

测试方法不同无疑是中美油耗存在差别的原因之一。油耗数据的测试,是一项标准化工程,事实上,很难做到与每个人的实际使用油耗一致。除了油品有差异以外,个人开车用车的习惯、交通拥挤程度、车辆日常载重的差异,日常驾驶区域的交通状况等,都会影响到油耗。任何试验室试验和道路试验都不能完全模拟所有驾驶者的实际驾驶状态,实际燃料消耗量总会与试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测试油耗水分的来源,与欧洲是一样的,都是测试方法问题带来的。工信部现行的油耗测试方法基本照搬了欧洲标准,而欧洲这套已经实施多年的工况循环和测试方法因其准确性早就备受质疑。有关部门应该正视并做出调整,好让油耗数据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虚报油耗暂无惩罚措施

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燃油经济性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购车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不少汽车厂家也将“节油”作为产品的主要卖点。双离合、CVT等越来越多的专业化技术名词总是充斥在汽车销售过程中,销售员铺天盖地的技术宣讲,都无一例外的都指向降低油耗。各厂家的宣传资料中总会出现高效动力、黄金组合等字眼,技术革新总是被低油耗所绑架,成为厂家的宣传噱头,甚至一些厂家存在严重的夸大成分。

厂家在宣称理论油耗上的“讨巧”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理论油耗看上去非常低,甚至可能误导消费者。更多情况下厂家以“测试数据仅供参考”、“个人驾驶习惯不同”等借口敷衍了事,却不见主管部门出面,在制度层面上设置对此类行为的处罚政策,导致这一现象长期存在。

应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

与日本、美国等国以政府牵头立法并进行处罚不同,中国目前尚未有类似的处罚措施。这些年,还从来没有一起消费者维权要求补偿燃油损失的案例,大家都默认了厂家提供的数据仅作参考。”盈科律师事务所蒋苏华律师说,如果提起诉讼,即使相关产品的公示油耗已被证伪,也会因为制度法规的不健全,而使消费者维权无门。 因为厂家能以官方检测认定来推卸责任。“说到底,是检测标准形同虚设。”

EPA也同样采用厂家提供的数据,但在监管上,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EPA的力度显然大得多。EPA会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不止一次对厂家上报油耗提出质疑,并对虚报油耗数据的厂家点名。去年11月初,韩系车企在美国发表声明,承认夸大了旗下13款逾100万辆车的油耗数据,并同意对车主进行补偿,损失金额或高达上亿美元。

结语:说到油耗注水,我们当然不排除有个别厂家恶意造假欺诈消费者现象的存在,但也是拜规则设置失当所赐。我们并不是发难工信部,也来不及羡慕美国消费者拿到巨额赔款,但现在是时候该想想如何改变中国式“油耗”的问题了。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