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东晓程
近来,来自国家上层的电动车发展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千亿元投资规模确立,《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成立,10年后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产业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的目标也已明确。新能源汽车仿佛万事俱备,战略准备已经完成,只欠战术实施了。
成立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应该说既是战略上的考虑,也有战术性的安排。千亿元投资能不能达到应有的成效,10年后500万保有量、产业和市场规模世界第一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就要看电动车产业联盟怎样运作了。
这样看来,电动车产业联盟的运转是不是成功、能不能顺畅,事关电动车产业的成败。新浪汽车评论员王冀提出联盟成立后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很有见地。晓程想从另外的角度提醒联盟,要想取得实效,需要把握五大关系。
一、责任分担与技术协作的关系
怎样合力攻关、又怎样分工协作;怎样落实职责各司其职,又怎样避免责任分散效应摆脱相互依赖,发挥主动性,这是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联盟的目的是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合力攻关,打歼灭战,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和产能过剩。但如果协调不力,分工不明,很容易产生责任分散效应。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责任意识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对心理学家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央企电动车联盟的成立,使大批企业拔尖人才集中到一起。怎样发挥作用,能不能发挥作用,会不会出现“责任分散”效应造成集体冷漠,需要引起注意。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技术交流协作,强化协调和执行力,是产生合力的关键。
二、市场机制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相关报道说联盟是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形成的非盈利组织,对国家有关部门进行配合和协助。既然是非盈利组织,缺乏利益的牵动,既没有实质性的行政管理,又一定程度地游离于企业管理,如果再没有一定的市场机制,很可能造成组织涣散,效率低下的局面。
靠什么力量将联盟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怎样体现公平与竞争?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机制、人才选拔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怎样制定,怎样执行,需要认真研究。
三、技术攻关与产业规模的关系
电动车的研发应该与市场同步,成熟一个推广一个,让技术与市场一起成长,电动车技术成熟之日,就是全国市场铺开之时,拥有技术的同时也拥有市场,避免我们在专心研发技术,别人在潜心占领属于我们的市场。没有市场的技术是孤立的,有了市场的技术才是产业形成的基础。技术催生市场,市场涵养技术。二者的关系应设法处理好。
四、全局利益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既然是非盈利组织,没有了利益的牵动性,企业的积极性怎样保证就成了问题。联盟组织调动企业和相关方面的积极性方面应该有相关机制作保证,让企业有效益,让联盟成员有动力。联盟就是人才集中,设备集中,资源集中,知识产权共享,但是企业出人、出技术、出资源,动力何在?效益何在?没有动力,没有效益,没有硬性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处罚制度,企业消极怠工,联盟组织将束手无策。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早在前几年,北京、重庆等地的地方性新能源产业联盟就纷至沓来。但由于这些地方性联盟都是以当地的汽车企业为依托,因此联盟成立后,并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2009年7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重汽、华晨、奇瑞和江淮等十家汽车企业,联合成立“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意在联手攻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难关。该联盟确立的路线是“渐进式”,即由混合动力汽车逐步过渡到纯电动汽车,推动插电式纯电动车的商业标准和模式。由于没有“官方”背景,再加上涉及各方切身利益,这个联盟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无疾而终。
新的央企电动车联盟有国家强力支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行政管理关系的同时,需要在利益关系上有个强有力的协调和摆布,联盟才能产生高效率。
五、新能源与传统动力研发的关系
新能源汽车将步入正轨,组织联盟保证、人力财力保证之后,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传统动力汽车的研发不能停顿,研发力量不能减弱。因为传统动力和新能源相辅相成,往往互为依托,互为嫁接,混合动力作为良种技术的过渡和融合,将发挥至关重要的衔接作用。所以,不可偏执一段,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喜新厌旧。两个能源齐头并进,以老带新,发展将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