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在自主品牌车型中,我们已经很难回避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已经全军覆灭。
经过数年奋战,投入大量资金,耗费难以数计的人才资源,获得了这样的结局,而大部分企业目前仍在苦苦挣扎,企图在合资品牌中级车与合资品牌中高级车的重重包围中奋力突围。这让我们感到现实中的一种悲情色彩和悲壮氛围。
目前在售车型中没有一款自主品牌高端车型获得了销售上的成功;前不久举办的第八届广州车展上,自主品牌中级车的高端车型或者自主品牌中高级车寥若辰星,凤毛麟角。
中高级车,成了自主品牌久攻不破的山头。长期以来在紧凑型车和小型车的领地里敲敲打打、惨淡经营、负隅顽抗,始终突不出这个小圈子,实在是出于无奈。而且,目前和今后,紧凑型车和小型车这块领地,也要遭遇被侵吞的危险。
当年的东方之子,虽有些小小的辉煌,却也是昙花一现,改款之后,一蹶不振。
上汽荣威750,虽拥有者英伦血统,却也高处不胜寒,销售提升乏力,后劲不足,已经沦落到中高级车市场边缘。其它汽车企业也曾尝试过推出中高级车型,但上市之后,营销吃力,最后几乎无声无息。
自主品牌中级车的高端车型销量也少得可怜。在各个畅销车型中,很难寻觅到自主品牌中级车高端车型的踪影。即使连续降价,也难以吸引消费人群的眼球。以至于部分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在尝试推向市场之时,价格始终被压得抬不起来,就连9万元的价格线都难以突破,更不要说10万、15万元了。
尽管如此,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全军覆灭,虽败犹荣。因为并非我们无能,是对手太强大了。
汽车核心技术缺失,工艺装配技不如人,致使自主品牌企业在大排量、多缸体、高配置、最新发动机的研发创新上虽左冲右突也捉襟见肘。技术上去了,成本下不来;成本下来了,技术上不去。这是一场挥舞着大刀长矛的游击队与拥有者飞机大炮的正规军之间的较量,地位不对等,技术不对称,力量不均衡。这样的军队本无险可守,又要在重重围困中突围,其难度有多大!
但十几年来,中国汽车人通过艰苦努力,通过种种途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技术领地和市场空间。低端、小型车产品不断成熟,已经可以与合资品牌相抗衡,高端产品也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其雄心和志向令人肃然起敬。广州车展期间,连合资企业的领军者也发出了“自主品牌企业是可敬的”这样的感叹。
目前自主品牌企业最重要的是巩固阵地,精兵强将,掌握先进武器,力求电动车行业异军突起。低端车型在产品和品牌上下功夫,在低成本技术上下功夫,依靠本土化优势,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建立起自己的产品体系和品牌堡垒,建立起贴近中国市民的价格体系,形成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力量平衡点,在紧凑型、小排量、优质小车上做文章,并在这一细分市场形成足以与合资品牌相抗衡的能力,奠定向高端进发的坚实的基础。高端车型不要放松,力求在掌握国外设备和图纸的条件下,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不必急功近利,潜心谋划长远。哪怕有5年到8年的时间在高端车型上保持沉默,艰苦的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之后,可以出其不意,一鸣惊人,这成就也是足以傲人的。
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要给这些自强不息的自主品牌企业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等待。不可拔苗助长、勉力而为,而是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品研发体系,尽一切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将国际上先进的汽车技术吸收过来,将国际上各方面汽车核心技术尖端人才吸引过来,创新研发,为我所用。韩国能够做到的,我国更应该做到。相信假以时日,中国汽车高端产品,一定会脱颖而出。(文/丹东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