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飙
最近,韩寒在博客上感叹自嘲了一下自己对房价走势的懵懂迟钝,顺便抱怨了几句汽油价格的猛涨;韩寒的一声“喂”都能成为议论热点,何况房价油价原本就是热点,经济学者郭凯随后几天在其博客上连发三篇文章作出回应,他的主要观点是:近年来国内油价涨势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与国企垄断没什么关系,即便消除垄断租金,价格也顶多下降一两毛。 [attachimg]0[/attachimg]
郭凯进而指出,2009年后国内汽油零售价高于美国,主要原因是费改税,税前价仅略高于美国水平,而美国油价在发达国家中是偏低的,所以,结论是,即便不存在垄断,汽油零售价也不会显著低于现有水平;有些国家的燃油零售价低于中国,则是因为政府补贴,而这种补贴是不合理的,它补贴的是相对富裕的有车族,而且对环境不利。
为支持其论证,郭凯整理了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和中美两国汽油零售价格的数据,并制作了直观图表,读来颇为悦目,但遗憾的是,他的论证却是完全错误的;错不在数据,而在逻辑,从“价格走势与国际原油和美国零售价走势基本一致”这个事实,得出“油价水平与垄断没关系”这一结论,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假如垄断地位能够影响价格水平,中美油价曲线就不会平行;然而,该前提并不成立。
假如国内垄断油企有完全的定价自由,再假如利润最大化是它的唯一目标,那我们就可以用完全垄断下的定价模型来预测出一条它的价格曲线,确实,这条曲线不大会与美国零售价格曲线平行(尽管仍将是高度相关的);可是,这两个“假如”都不成立,首先,垄断油企是国企,不能用理性人模型来预测其行为,甚至不能把它当作完全独立的企业来看待,利润最大化通常不是它的主要目标。
其次,也更重要的是,垄断油企并没有充分的定价权,油价是受管制的。实际上,当前管制政策的要点恰恰就是跟踪国际油价,所以,中美油价平行这一事实压根无须其它解释,它是价格管制政策的直接后果,也因此,你不能从它得出任何其它结论,你最多只能说:垄断者因受到价格管制而未能获取最大可能的垄断租金,但这并不等同于:它没获得垄断租金。
你也不能从“中美税前零售价差距不大”得出“油企没有获得垄断租金”和“解除垄断不会拉低价格”的结论,因为中美两个市场之间存在关税和运输壁垒,只要这一壁垒所带来的流通成本高于两地差价,该差价就会持续存在而不会被市场流动所抹平;假如每加仑汽油从中国卖到美国的流通成本(关税+运费+交易费用)不低于一美元,那么,充分竞争条件下,中国油价便可能长期比美国低一美元。
考虑到中国的土地、劳动和环保成本全面低于美国,因而从燃油提炼到分销到加油站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国的平均成本完全可能大幅低于美国,而同时,中国汽油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却很可能远高于美国,这样,假如这两个被上述壁垒所隔离的市场中,形成差距颇大的两个均衡价格,是不会让我们感到惊讶的。
要判断垄断地位有没有影响价格水平,也即垄断国企是否获得了垄断租金,我们需要从其它地方寻找线索,而最好的机会莫过于那些来自系统边界上的事件;首先,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个垄断国企因价格管制无法获得租金,对此我们有许多经验,实际上,这是计划经济时代国企的常态,那就是短缺:得不到租金的垄断国企都会消极怠工,少有例外,然后你会看到各种配给券、长长的队伍和死鱼般冷淡的面孔;而实际上,我们看到它们在很起劲的找油和卖油。
其次,假如国内油价被管制在竞争均衡水平之下,我们应该会看到,被抓住的走私犯都在从境内向境外走私燃油,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恰好相反,这些走私犯在冒死贴钱学雷锋吗?第三,假如垄断不能给垄断者带来租金,我们就不会看到无法用流通成本来解释的省际差别化定价,而这种定价方式正是榨取消费者剩余来获得垄断租金的手段。
最后,假如垄断不能带来租金,我们就不会见到对长期广受诟病的原油进口专营权的竭力维护,因为除此之外已找不出为进口专营辩护的理由了;过去,当原油进口依赖率还很低时,或许可以说这是在保护国内油田免受进口冲击,但现在,进口依赖度已提高到55%,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已成为许多人忧虑的大事,按理说应该发动大家都出去找油才对,但实际上,专营权仍固若磐石,难以撼动;怎么看,这都不像只不下蛋的母鸡。
对垄断下高油价的抱怨之声,有人说,高油价是好事,可以控制排放,保护环境;即便我们认可这一说法,也并不意味着这是赞同垄断的理由;要达到压抑燃油消费的目的,收燃油税这样的庇古税固然是一种选项,这样消费者兼纳税人至少知道油价那一部分是交税了,这也为进而立法控制这部分税收的用途建立了基础,但垄断租金却是不明不白的直接落入了国企口袋,部分化作过节费、招待费、差旅费、学习考察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