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丰田表示要在华推进南北分化的战略,将业务侧重店转移到“反日情绪”相对薄弱的南方地区,这在笔者看来可能更多算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战略重点的南移,实际上早就应该开始进行,施行南北分化的战略,也是必然之举。

日前丰田的高管在北京宣称“为什么需要在北方继续花费大量的金钱,来应对中国北方对日货的偏见”这样的言论,而起基础则是中日爆发钓鱼岛冲突之后,日系车遭到抵制,包括丰田在内的日本车企销量从9月开始大幅下挫,跌幅一度达到50%以上,并殃及到今年前几个月。由于事发地在北方地区,覆盖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因此让丰田在北方市场遭到重创。

同时,丰田高管认为南方地区对丰田以及雷克萨斯的态度较为温和,并且包括广东等地,往往受到香港消费倾向等影响而对日系产品保持较为理性的购买情绪。

但实际上,这种理解往往不自觉的依托于广丰作为南方地域性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上。其背后对于战略转移到南方,早应有之,丰田成立第二家合资公司广丰的几年间,却几乎少见动作。

【丰田南北销量】

以销量来计,2012年全年一汽丰田销量近50万,是广汽丰田25万销量的一倍,一汽丰田仍然担当重任,因此,同一风险的影响,对全局的影响程度不同,这并不取决于反日情绪首先在南方还是北方爆发。

在一汽丰田仍然占据三分之二销量的时候,业务战略中心适当转移到南方,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战略行为,而并非是被迫进行,将更靠近广汽丰田的广大南方地区,加上一汽丰田的助理,销量占据整体销量的半壁江山却实际上更有利于丰田抵御来自于民间的压力,这是一个企业在经营上更为专业的体现,而与民族情绪无关。

从另一个细节也能看出丰田在南北地域发力的结构不够合理之处:即在钓鱼岛危机导致反日浪潮之后,丰田决定在日系车在华销量不景气的背景下延迟天津第四工厂的兴建工作,同时丰田还在考虑延迟广汽丰田在广州第三工厂的建设进度;并不是丰田借此机会宣布战略南移或者对广汽丰田进行扩张以及业务调整。这表明在丰田内部,依然依仗于中国北方市场,并没有主动从战略层面提升广汽丰田以及南方区域的后推力。

不仅在地域上,在业务上,南北分化也已经是必然。目前广汽丰田由于成立较晚,其在车型资源上远不如一汽丰田丰厚。成立几年来,广汽丰田仍然只有汉兰达、雅力士、凯美瑞、逸致这四款车型,而一汽丰田则几乎是前者的一倍,广汽丰田引入新车型速度不够快,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群的吸引,让地处南方的消费者仍然选择一汽丰田而非广汽丰田。再加上广汽丰田的车型和一汽丰田几乎形成全线竞品形态,也进一步阻碍了广汽丰田对整体销量的贡献。

【一汽丰田各车系销量】

【广汽丰田】

从明星产品来看,广汽丰田中,凯美瑞占据过半,2012年销量达到14万辆(广汽丰田总计25万辆),SUV汉兰达则占据7.5万辆,是广汽丰田的中流砥柱;一汽丰田同年则有卡罗拉(15.19万辆)、花冠(12.45万辆)、锐志(5.98万辆)、SUV车型RAV4(9.82万辆),有更多的销量来支撑总体销量,单凭此一点,丰田就尽快培育出广汽丰田第三个当家花旦车型,以做到南北呼应。

如果从战略层面解读,广汽丰田在广州有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应该予以更为积极的扩充,及早引入更多的车型,来进行市场攻占。在投放车型的选择上,目前来看,广丰的发展路线将会和一汽丰田一样,形成全产品阵营,但对丰田所看中的另一个小型车增长极,却落户一汽丰田天津第四工厂,不及时的对广丰加入新车型,将会在2014-2015年,继续冲淡广丰在整体销量的占比,让系统风险加大。

如果丰田采用的模式更加贴近南北大众,那丰田此后应在SUV细分市场上实现南北互补,逐渐过渡到“双雄闯天下”,同时,在B级、C级方面,广丰应拿出足够充足的产品对标一汽丰田,实现南北共赢。

除此之外,丰田导致今日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在全球化中过分依赖中国市场,并在长期合作和习惯中,忽视政经风波可能导致的一些潜在系统风险,如果在丰田最辉煌的日子提早布局东南亚、东亚等其他亚洲市场,中国的影响力也不至于如此快的被释放出来。

如果纵观丰田全球化的路程,如同在玩儿对战游戏,在重点发展的同时,也应保持整体稳定,这是对维持全球版图正常运转的必要之举。为此,丰田在华的业务应理性的指定在增幅“行业均值”附近,并将更大的增幅视作福利,弥补到薄弱环节中去。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从全局角度看,正是这样的互补关系。

因此,丰田在自我安慰的同时,应该明白,南北分化早已成为必然,若想根本上改变,还需正本清源。(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