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对于奔驰来讲,似乎是羞愧于中国业绩的难看,奔驰一改此前始终对外界“保持低调”的态度,其CEO蔡澈近日终于承认其落后于竞争对手,表示出奔驰积极的态度。不过关于人士调整方面奔驰给出的口径之一为职位不足,恰逢此时坊间传出戴雷离开宝马欲加盟奔驰的想法,笔者看来,这很可能是包括蔡澈在内的对于奔驰在华策略进行反思之后,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
一改以往态度 CEO蔡澈承认奔驰差距
对于奔驰来讲,在最近几年,虽然其销量有了明显的滞后,与老对手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但很长一段时间,奔驰对于客观上的差距,没有表态,对于媒体的问题,也显得“十分低调”。但在今年的北美车展上的采访中,蔡澈表示其与竞争对手差距明显,并且最晚到2020年才可能实现领跑,2013吗可能也不会马上好转,并且十分客观的说明:“我们并没有说2013年就会马上好转,如果我们在2019年和竞争对手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时,还贸然期待2020年能跃居前列,是不可能的”。
如果联想奔驰以往对于消费者、媒体等相关方面的反应,奔驰往往给人以“慢半拍”的感觉。而从奔驰本次态度上的变化,还可以看出其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期望。实际上,除去中国市场,在全球,奔驰的销量超过宝马奥迪,但算上中国销量,差距就十分明显,中国市场已经成了奔驰全球销量的胜负手。可以说,对于该问题的认识,显示出了蔡澈务实的一面。
规划较为明确 效果无法保证
与态度想匹配的是,奔驰在华对于未来的计划,也逐渐明朗。 据了解,奔驰中国宣布推进201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扩张行动,将在中国发布20款新车和改款车,并大力推进在华经销商网络的增长,在大约100个城市将经销商数量提升到220家,未来每年将新增设50家经销商。销量方面,奔驰计划到2015年将在华年销量提高到300,000辆,其中70%为中国本土生产车辆。
这是奔驰在经历几年的销售渠道整合以后,在数据上比较明确的发展计划。但到2015年,根本达成上上述数据,还是个未知数。密集发布新车和改款车型,到底能有多少真正的转化为销量,奔驰方面没有给出预期;经销商网络的建设,每年50家的速度,也是较快水平,相关的各项管理和市场需求、以及市场渗透能力能否跟得上,也将制约着奔驰奔驰销量的增长。
此外,目前到2015年末,仅仅有3年的时间,要实现从2012年在华销量19.6万辆提升到30万辆、并且70%的本土生产车辆,那意味着每年奔驰平均需要保持至少17%(3.1万辆)的增量,其本土生产的车辆将承担更大本土化已经销量压力。
整顿手段频出 戴雷加盟或是第一张牌
此前,奔驰在思想上已经意识到了其在华的弊端,但似乎是无力改变。近段时间,随着奔驰整合销售渠道的开始,奔驰下决心予以了整顿手段,先是成立股比对等的合资销售公司,并稀释利星行的股权,以此来加强整合进口和国产的销售渠道;然后是奔驰中国总裁迈尔斯被调回德国总部;到戴姆勒欲入股北汽控股,加强控制,再到近日公布的副总裁蔡公明离职,从体制到人员都有着较大的变动。
但有意思的是,奔驰方面并没有公布上述空缺位置的后继人员。而恰逢此时,坊间传出了刚刚从宝马离任的戴雷欲加盟奔驰的消息。以目前奔驰的情况,这并非不可能,如果双方都有意愿,又能谈得来,戴雷加盟奔驰更多的将会是时间问题。
从奔驰内部来看,虽然奔驰方面称,新销售公司对相关职位无法提供太多的副总裁职位,但此前就有分析指出,包括蔡公明的离职在内,均与中国业绩不无关系,是影响高管去留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业绩不佳,也与奔驰本土化程度不深、本土化管理推进程度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奔驰内部对于寻找既能接受奔驰文化,又充分懂得中国市场、有实际管理经验的高管来充当推进本土化的纽带。而考虑到目前奔驰在“集权”的过程中,与德国本土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候选人将更有可能。
同时,外部环境来看,与奔驰档期相似,宝马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人事变动,这令熟悉中国业务的高管流向竞争对手,在客观上,为奔驰吸纳人才提供了可能。
而戴雷正是比较符合上述条件的人才之一,其在宝马 不仅负责国产宝马的销售,还负责整体的品牌定位和规划,并且直接向史登科汇报,其充分的本土化经验将有利于推动奔驰下一步加强本土化扩张、本土化管理有着现实意义;同时,对品牌定位和规划的经验,将帮助奔驰重新塑造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此外,戴雷出身德国,能说一口流利汉语,对中国市场理解较为深刻,成为奔驰挖角的人才,概率很大。
因此,从蔡澈的言行来看,奔驰开始了低调务实的阶段,而能否将政策落实、找到合适的人员,将成为奔驰目前最大的挑战。(文/中车网 孙平涛)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