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之一。车再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不久的将来这个能动的机器也许会成为手机一样的快速消费品。

在中国老百姓疯狂涌入汽车市场的同时,汽车营销中一幕幕在商家看来无比精彩,在用户看来却是无限痛苦的闹剧也在不断上演,我们不禁感慨:汽车营销其实也是很黄很暴力的。

汽车营销之强奸民意篇

说起强奸民意,无耻的案例当属卡罗拉那个五米营销的提法。笔者看了卡罗拉无数次,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深知扒开他的后备箱找焊点,看密封圈……无奈,用显微镜也看不到喜欢他的理由。如果哪个用户真的是在五米开外就决定买了这两卡罗拉的话,那他在申请驾照或驾照年审的时候一定被要求佩戴更高度数的眼镜。

汽车营销之混淆视听篇

关于车辆安全的问题……

美国人曰:我的车重,虽然废油,但很安全……

于是一场安全的混战正式开咬……

日本人坐不住了,吠道:我的车虽然轻,但有G-CON,有GOA这种吸能的把戏,而且我无论在哪撞都能整五颗星出来……

德国人也出来凑热闹了:我们有激光焊接,车身在碰撞中不会断裂……

于是汽车的营销变成了安全营销了……

五星级的Camry、五星级的天籁、五星半的CRV……日本人先把C-Ncap强奸了,原本很安全的速腾被选了一个最低配置的车拿去撞……于是上海大众学乖了,主动拿了辆明锐也送去撞,于是明锐也五颗星了……

最后,用户糊涂了……

汽车营销之偷梁换柱篇

偷梁换柱的把戏没啥奇怪的,合资品牌干得多了,也就再也没有当年的刺激了。把欧洲的、北美的、日本的原型车,随便整个车壳拿过来,换个老发动机变速箱就攒了个新车型出来,然后再搞一个全球同步发行甚至全球首发的仪式……一款新车诞生了,不久之后几万个用户开着跟海外长得差不多的新车,用着70年代的发动机,就如同20岁的人长了颗60岁的心脏。稍有不同的是,60岁的心脏出了毛病手术费是医疗保险承担不起的,但70年代的发动机修起来还算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