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豪华品牌,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BBA,但美系车的底盘和大气的车型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每每美式豪华品牌时,我们首先就会想到林肯汽车。林肯汽车在2014年进军国内市场之后,销量一直稳步上升,尤其是车型国产化后,销量和品质更是迎来质的飞跃。

航海家作为林肯国产SUV 中最晚与消费者见面的车型,其在中型SUV市场的关注度更高,32.88万-47.88万元的指导价让其有了极强的竞争力。来到2023年,全新林肯航海家在上海车展正式首发亮相,售价32.88-37.88万元,该车型的到来为林肯的现代化豪华做出了全新阐述。

全新一代航海家前脸采用了新的家族设计,从林肯Z开始,林肯这套前脸设计就非常受欢迎,采用了星阵式的镀铬小元素进行点缀。车的大灯采用一字型设计,前脸的底部是比较简约化的包围,贯穿式日间行车灯灯带与两侧大灯组相连,更具现代科技风格。车身采用隐藏式A、D柱设计,营造出悬浮式车顶的视觉效果。

车尾造型简约,但层次感明显,熏黑贯穿式尾灯更具质感,并将品牌英文字母融入其中,同时D柱上面还有一块饰板,相比百年不变的传统BBA来说,这样的设计更能彰显乐趣。同时全新林肯航海家定位中型SUV,新车的车身尺寸进行了升级,它的块头更大,轴距达到了2900mm,乘坐空间有所提升。

来到车内,全新林肯航海家的内饰设计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功能的方向盘首次采用了双幅式的结构设计,更具北欧简约风格。最明显的是采用了全尺寸的环抱式悬浮式曲面液晶屏幕,不能称其为科技感,应该是“科幻感”,仪表台上两个23.6英寸的曲面大屏所组成的环抱式屏幕足够震撼。而在中控屏的下方还提供了11.1英寸悬浮式液晶触控屏幕,未来感十足。这样的大胆且新颖的设计,在豪华车型中独树一帜。至于屏幕内容显示和交互的页面不错,适应一下很容易上手操作,同时字体够大也够清晰,屏幕的细腻程度和亮度也都没有问题,即便是在六月的敦煌,艳阳高照下依然可以清晰的显示。

相比上面大屏主要承担显示功能,中控台中间的11.1英寸屏幕,则主要承担控制的作用。绝大部分控制输入都要通过这个屏幕进行,菜单简明易懂,使用起来很容易上手。

当然与时俱进的林肯在车辆智能化方面也毫不懈怠。全新林肯航海家打造了智能座舱,新车基于FNV3智能互联全网架构平台开发,并支持OTA升级。系统采用高通骁龙8155芯片,搭配16GB内存和256GB存储空间,通过同级独有的双23.6英寸环抱式4K超高清屏,可让用户进一步享受到智能汽车带来的愉悦感和便捷性。

乘坐方面,林肯航海家保持了超宽大美式沙发的设计,拥有1390mm的二排座垫宽度,1340mm的二排椅背宽度以及365mm的二排座垫长度。不仅如此,其座椅还提供了稳固的支撑性,坐垫、靠垫的侧翼也都能实现一定范围的调节,软硬程度也很合适。再加上通风、按摩功能,为乘客带来更惬意的乘坐体验。

至于动力,众多豪华车型配备1.5T 动力,令人吐槽,或者2.0T高低功率令人纠结。这在林肯航海家中完全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航海家全系标配了最大功率192kW,最大扭矩390N·m的2.0T发动机,匹配8挡自动变速器。

在敦煌这种戈壁滩中行驶,可以很好的展现航海家的动力和底盘韧性。林肯航海家全系标配AWD智能四驱系统,搭配全新的CCD自适应悬架系统,可根据用车环境快速独立调节单个车轮的减震器,帮助驾驶者应对多种复杂路面。同时,航海家搭载的智能四驱系统在可承受更大扭矩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燃油经济性。拥有五种驾驶模式的林肯驾控系统则可帮助驾驶者根据实际路况选择合适的模式,保证在不同路面条件下整车的优异表现,进一步提升舒适度,比如在敦煌这种复杂路况,我们就可选择复杂路况驾驶模式,在面对颠簸或者复杂路况,可以实现智能毫秒级响应,最大程度的保证车内乘客舒适性。

另外,航海家配备新一代林肯Co-Pilot 360TM 2.1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通过众多实验数据累积,可以让车辆时刻保持稳定运行。再加上车辆搭载的12个超声波雷达、6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个域控器、1套CBZ蓝智驾地图等L2+级的智能硬件,以及20余项辅助驾驶功能,可以给驾驶者带来更具智能化的驾控体验。

实际道路中只需打开i-ACC智能自适应巡航系统,以及LCA车道居中辅助,即可根据设定巡航速度,结合地图限速和道路限速标识,自动控制最高车速并跟车行驶。另外ALC自动变道辅助功能,在行驶中只需拨动转向灯拨杆,车辆就能根据路况实现主动安全变道,可以让驾驶者有更轻松的驾驶体验。

作为入华9年以来,林肯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全新一代航海家确实带来了众多不同。相比传统的豪华车型,林肯并没有一成不变,从内外设计可以看出林肯一直在追求创新和改变。在当下这个内卷严重,各种躁动不安的市场环境中,一个品牌的成功要靠的是这个品牌所代表的灵魂。林肯正是通过不断的挑战、不断的创新,才能不随波逐流。毕竟在中国年轻化汽车市场,有创新、有惊艳,才能更具吸引力。

 

本文系作者 李大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