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在中国市场电气化转型

9月26日,福特中国正式对外宣布福特电马赫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开启运营,聚焦中国市场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与运营,旨在加速在中国市场的电气化转型计划,同时,还将肩负起福特和林肯品牌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业务。

天眼查显示,福特电马赫科技早在2020年就已成立,曾用名“福特蓝色马赫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福特中国和南京江宁经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持有该公司81.2%和18.8%的股份。

作为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两家合资之外,福特在中国成立的第三家公司。彼时,福特蓝色马赫科技(下称“蓝色马赫”)就已将福特未来在华的产品研发、营销等重要权限收入囊中,现有合资企业将主要负责生产制造。

在最新的表述中,福特中国方面称,电马赫是中国市场首个由外资汽车品牌成立的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和运营的独立实体,也是Ford Model e业务单元在中国的战略延伸与关键布局。

福特中国方面表示,电马赫将构建以电气化中心、数字化体验中心、高级别驾驶辅助中心为基础的综合研发体系,以更强的研发能力,打造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与此同时,不久前,福特中国还发布了全新品牌主张,致力于在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服务、自动驾驶和移动出行等领域为客户打造全时全方位的优质客户体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6号同日,福特电马宣布产品定位焕新为“传奇电跑SUV”。官方表示,焕新的产品定位将更突出福特电马极致驾驶乐趣,不断引领电动技术发展,完美继承Mustang传奇跑车基因,并不断持续进化。

从品牌主张的变更到加强本土化研发,表明福特正在加快推进在国内的电动化节奏。而综合福特的电动化表现不难看出,一连串动作的根源,隐藏的是福特在华电动化战略受挫的现状。

电马1-8月上险4707辆

作为福特中国的电动化先锋,福特Mustang Mach-E(电马)在2021年4月正式在国内上市,售价26.5 万元~37.9 万元,于当年12月26日开启交付。在配置上,电马拥有17个雷达和6个摄像头遍布于车身,全系标配L2级别福特Co-Pilot360智行驾驶辅助专业包,包含20多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几乎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了这款车上。” 福特董事长比尔·福特曾在电马发布会现场表示。此后,福特中国总裁陈安宁也曾说道,“时代变了,福特电马会成为我们新的标签,我完全同意。”

电马被福特方面视作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重要车型,今年1月份,是电马的首个完整交付月,而上险量显示,电马1月仅完成交付352辆,同期Model Y交付量达3.27万辆,宣告电马的出师不利。

彼时,针对在中国交付量小的原因,福特中国归结于两方面,一是电池供应,二是产能受限,但截至目前,电马在华表现仍不见起色,堪称“失败”,最新8月数据显示,电马上险417辆,环比下降37.44%;1-8月,上险数仅为4707辆。

有多位业内人士曾对中车网表示,电马的问题在于车型过于小众,难以走量,在国内电马的售价区间内可供选择的车型较多;另一方面,福特在华自身渠道建设较为缓慢,在摆脱长安福特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按照此前官方公布的计划,到2025年,电马全国所有直营店数量将达到100家。对比之下,国内强势的品牌中,问界背靠700多家华为店、广汽埃安拥有400家店,蔚小理的新势力也在300家店以上。

而在业界来看,电马的表现不佳还与初期的管理混乱有关,电马的国产化先后经历过陆皓到朱江再到美籍高层柯福明负责,最后定为由长安福特国产,“蓝色马赫”负责营销,显然,柯福明负责的“蓝色马赫”没能找到电马的突围方向,“诞生”之路一波三折下的电马也随之败走中国。

“MACH-E”在华水土不服

在福特方面看来,电马受挫的原因更多是“水土不服”。根据此前业内媒体报道,有福特电动车事业部相关人士表示,“中美两地市场的差异表现,让公司内部开始反思在中国的战略举措,MACH-E在美国太成功了,我们把美国成功的经验和思维移植到中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然而,从数据上来看,电马的在美国市场的数据也乏善可陈,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销售17675辆,而对标车型Model Y销量是它的5倍。在上半年达销量31.7万辆的美国电动车市场,电马表现难言成功。

作为对比,大众在华的电动化几乎与福特同期进行,在销量方面已经远远超过福特。今年6月至8月,南北大众ID.系列车型销量纷纷破万,其中,单款车型ID.4 CROZZ已经达到月销5000辆的水平。

从福特的动作来看,在华建立本土化的研发中心,成为福特的电动化破局方案之一;事实上,合资车企在华设立本土化研发机构已经成为趋势,今年4月,CARIAD中国正式成立,作为大众的软件核心,而CARIAD中国是大众CARIAD在德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家子公司。

不过,曾有业内人士对中车网表示,本土化研发对产品提升是有帮助的,但效果可能要一两年以后,新车上市时才能真正显现,从研发到量产,需要时间。某自主品牌内部人士也对中车网表示,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产品,需要分模块讨论,并且受时间、成本限制,有些需求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而在研发效率方面,其表示,合资品牌的话可能会更慢。

原文作者:黄超
编辑: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