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地球是圆的,其表面积也是有限的,如果塞满了汽车,车企岂不都要倒闭了?这并非仅仅是一个幻想,而是如果按照当下对于传统汽车领域的发展,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不进行变革,“行业亏损”“不景气”“库存滞销”这样的词汇,必将更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谁能抢先一步意识到这个可能,谁将在大方向上掌握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因素则在于:不断地进行创新。

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扩张冲动

倒退10年,汽车远远没有现在一样普及,而随着国际主要的汽车市场进入非常成熟和比较饱和的阶段,新兴市场成为全球车企共同的选择,因为“这里有黄金”。以中国市场为例,全球几乎稍有名气一点的汽车品牌都在以合资和进口的方式来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这背后,既有新兴市场带来的利益诱惑,也有全球一体化为车企带来的扩张冲动。

一方面,体现在地域上。各国之间互信往来、促进经贸的需求抬头,汽车之间的贸易,就成了拉动各国之间经济增长、美化财务报表的最佳选择。包括中国在内,以出口或者海外建厂的方式进行贸易,随着贸易保护的壁垒逐渐削减,变得越来越容易。仅以关税为例,中国市场比几年前对进口汽车的关税征收就出现明显的下降。

【一体化让空间和成本面临严峻考验】

二方面,还体现在成本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强化了车企通过不断的扩大规模来求降低成本的习惯,无论是产销规模还是采购方面,全球化都带来利益冲动。在产销规模上,以中国为例,目前已经达到年产销2000万辆,数字惊人,并且在过去10年,保持十分快速的增长,由此刺激了全球车企纷纷在中国的作为自己另一个基地,反而推动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与此配合的是全球零部件采购趋向一体化,既有雷诺日产联盟在采购、物流等流程上的合作,以求进一步降低车企的生产和运营成本,也有在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国家建立配套企业群的方式。而这一切,如同进入了单项赛道,引发了车企之间争相效仿,进一步加剧了扩张的冲动。

可见,倘若有一天,你生产汽油车,我也生产汽油车,有限的地球表面积,有限的资源,将成为限制汽车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真的等到那个时候,岂不晚矣。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汽车业的变革之风还没有刮起,全球汽车巨头谁都不愿当“冤大头”,仍然将传统汽车市场视为重中之重,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在以欧洲为代表的成熟市场,此后再次遭遇发展“近乎停滞”就不会让人感到很意外,同时,其抗风险能力可能会变得更弱。

“零和游戏”并非长久之计

而纵观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欧美日韩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其汽车每年销量中,新车都占少数,市场大量充斥着二手车。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销量是以新车为主,这促成了某种程度上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一种转移。

从车企的角度来看,建造工厂、研发中心、供应商管理等等方面,都需要成本,而旦建成,是极不情愿看到产能被闲置或者关闭工厂的,除非不关闭会亏损的更多。车企巨头都在不约而同的“遵守这一定律”。比如此前欧宝的波鸿工厂被迫关闭、通用关闭欧洲工厂、标志关闭斯洛伐克被迫关闭、铃木正式退出美国市场等等,皆因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闭。

【一体化背景下,零和游行不能持久】

因此,还有一丝希望,车企是不愿意关闭工厂的。这些产能不会轻易被放弃,因而从整体格局上来看,在传统汽车行业这更像是一个零和游戏:本土市场饱和、增速放缓——加大海外投资、加速海外扩张。而道路容积有限、地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随着越来越多产品质量的提升,那新车还能卖出多少?

眼下,车企仍然在“循规蹈矩”的遵守着上述发展思路。根据彭博社消息,日前,宝马和奔驰都考虑将欧洲以外产能最大化,以避开欧洲车市下行的趋势,并满足中国和美国市场不断攀升的需求。此起彼伏,不亦乐乎。

但这也暴露出汽车行业的一个无奈的现实:风险控制能力难以得到增强,实质上更多的是在转移风险,而并非将风险消化。比如中国车市在08、09年出现的全行业亏损,受金融危机、欧洲危机影响下的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的萎缩,车企实际上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各大车企必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未来10年,以金砖四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市场饱和,那么汽车业该走向何方?

差异化和创新将主导未来汽车格局

单纯以单个车企的角度来看,不仅每个企业都可能面临目标市场逐渐饱和以及被蚕食的可能,同时,汽车企业的发展面临同质化的风险,在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复制一个工厂变得异乎寻常的容易。欧洲汽车工业到现在用了100年,而中国产销量成为世界第一,不过用了30余年,同样,有理由相信,其他发展中国家复制这一速度,也并非不可。

而唯一能将车企和产品的好坏区分出来的,非属技术不可。这就涉及到企业创新和差异化这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话题。以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为例,目前的趋势显示,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该技术,这实际就是创新,而德系车作为这个领域的排头兵,为其带来的利益不言而喻。

更大的差异化和创新,则在于对市场理解,和对汽车自身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似乎我们越来越对此报以积极的态度。

市场方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为例,市场的运作,不再是粗放式的,而是精耕细作。早先的A级市场,后来逐渐演变出A0、A00、A+等并不严格的等级划分;此前SUV市场也不分豪华、中档等等,如今SUV市场已经非常火爆;早先对于跨界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今跨界已经贯穿轿车、SUV、跑车等分类,这证明一点:市场正在被有效做大,车企要想出类拔萃,不仅仅是单靠从前的模仿和低价战略就能壮大,而必须成为类似于“家族式”“跨界风”等等标签的代言人。这就是差异化市场的最微观的体现。

【差异化和一体化将成为改变未来汽车格局的根本因素】

与此同时,更大的变革体现在对汽车自身的反思身上。比如google开发的无人驾驶、苹果与法拉利对于汽车概念的全新界定,这些都与传统汽车有着明显的区别,一经曝光,就被热议。眼下虽然还难以实现,但他集中体现了创新对于改变汽车行业格局的巨大潜力。

在最可能实现的新能源领域,创新已经被市场证明是一个有效利器。以我们熟悉的普锐斯而言,经过不断的市场耕耘,其在华、在美国,都有稳定的客户群,销售态势也是稳步增长,如果未来通过全球一体化实现更多的国产,进一步降低,成本,其在混动领域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同样,除了混动之外的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包括丰田、戴姆勒、宝马、通用等国际巨头已经对其持积极态度,纷纷采取合作姿态,而不是彼此各自为政,上演“智猪博弈”。

这正是创新所能带来的最大价值——总是超出你的想象,这让众多的汽车厂商在聚焦于眼下的战场的同时,不得不抬头看看是否有天外来物。

因此,包括菲亚特谋划彻底收购克莱斯勒这样的“历史事件”,从整个汽车发展史的角度来理解,就显得不再让人感到“意外”,反而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去思考的问题是,下一个10年,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汽车行业又会有哪些新鲜事儿?(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