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最近,有四家企业比较闹心,而他们生产“花边”的共性都是在于“胆大心细”中,有了胆大,却忘了心细。无论大小,在操作层面上对得起观众才会更容易让人信服吧。

大众闹心最厉害

如果从视角角度来看,大众恐怕是最近一直持续闹心的企业。虽然大众称DSG问题没能影响其销量,但中国市场销量大众系已经放缓,其在海外的销量也同期放缓。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事儿从去年以来,大众不断受到压力,而被迫进行了选择,包括态度上的与行动上的,DSG问题彻底成为“顽疾”。

在态度上,从大众“怠慢”,到在质检总局多次约谈的情况下,最后不得不主动发布召回通知,38万辆最终成了“召回品”,并且干式DSG遭遇“回炉”。不过这不是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其在台湾也发起了召回,执行速度却比国内快了很多,这让十分质疑大众是不是和质检总局穿一条裤子而迟迟不肯翻脸。

不过自从中国召回以后,大众似乎就走了下坡。气候,其在日本、澳大利亚纷纷发起召回,随后在6月23日又在韩国发起召回。无论大众方面对DSG到底是因为气候问题导致的,还是因为堵车的问题导致的,消费者已经变得不愿意再相信这些理由,大众已经在事实上输了这盘博弈。

基于此,大众在英国、法国以及本土所遭遇的不满,或许等到民怨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将会续写“召回史”,干式7速双离合变速器就此或成“积累”,这才是大众最闹心的。可以肯定的是,在赚钱的时候,大众无疑是大胆的,可到解决召回问题的时候,却又犯了“选择性忽略”的毛病。

长安、克莱斯勒再遭召回

与大众同病相怜的,还有不少发起召回的车企,其中当属长安CS35,以及克莱斯勒最具典型意义。对于克莱斯勒,过去的几年里,其在北美以及全球施行的召回不胜枚举,但近期颇为频繁,甚至2个月内发起3次召回,次次不同,却次次直击要害。

更博人眼球的是,克莱斯勒公开拒绝美国NHTSA的召回要求,但最终被证明是自找不痛快。270万辆召回,为止付出的代价可能达到2013年克莱斯勒Q1净利润的2被,一下子半年几乎白干了,这让克莱斯勒“痛心”。更要命的是,正在和菲亚特谈完全收购的事情之际,发生次档事情,影响名声不讲,还可能影响谈判筹码,让股东失去卖的更多的一笔交易的可能。

客观的说,长安CS35的召回在数量上并没有什么“夺人眼球”的地方。但让长安发愁的是,CS35才刚刚上市不到一年,目前就已经发布了2次召回,一次是机油乳化问题,一次则是前两天的保险盒线束松脱问题。前者甚至引起了厂商媒体大战,饱受消费者垢议。经历过这些后,再次发布召回的长安CS35不情愿也得去思考未来CS35的美誉度和销量持续动力的问题了,因此不可不拿出来说说。

实际上,长安CS35和此前的福特翼虎有些相似,后者在半年的时间里发布了4次召回,其频率直逼克莱斯勒,摊上这样的合作伙伴,长安系可能也不禁“掩面叹息”。急于开拓市场,让长安、福特、克莱斯勒都吃了不少的亏,看来下次干活儿还是得仔细点,免得后患无求。

奔驰玩过头 自摆乌龙

以奔驰为代表的豪车在中国也不消停。从去年开始,奔驰先是在和利星行博弈中不断消耗自己的精力,随后又爆发了C级遭遇车主集体投诉维权,再后其致力于经销商体系改革,又陷于和中国经销商的博弈以及进口车和国产车利益分配的漩涡当中,再加上期间被曝出AMG人才难留、海外被曝三家经销商操纵市场价格、奔驰与雷诺终止合作导致SMART延期,眼下留给新上任的戴雷着实不少问题。

上述问题都指向了一个通病,那就是奔驰在追求国内销量之时,忽略某些潜在的问题,尤其是在2006年进行国产之后,大量不利消息被媒体曝光,也将奔驰推向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眼下,奔驰销量缩水较多,与宝马、奥迪差距加大,这与其长期以来在细节上的疏忽和消费者反馈上的“慢半拍”不无关系。

6月24日的中国官网信息泄露就可以视为其内部一次“心细”没到位的体现。虽然七十多万和近百万的车辆不可能7块钱就卖给消费者,但奔驰不小心的7元售车的消息仍然吸引了N多抢单者。但遗憾的是,网友发现下单注册,却无法完成交易,同时可以利用查询自己OnlineCode环节,通过刷新输入号码而获得不同的车主信息。

这是一次吸引网友的“另类市场调查”,还是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产生的BUG”?奔驰方面给予的解释是后者,但消费者作为毫不知情的人,或许让很多人又认为这和淘宝上“1元抢购”一样,乃沽名钓誉之举。无论哪样,奔驰的做法都不够完美,在细节上翻了船。

一边是大张旗鼓的进行市场扩张,一边则是不经意间给自己留下的的后续麻烦,做车企,还真不容易。(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