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10% 进一步降低成本

1 月 20日,零跑汽车本周宣布针对 C01 车型推出限时补贴政策,付定 5000 元最高可抵 30000 元。这一政策适用于 2023 年 1 月 17 日 0 点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 24 点期间缴定且在 2023 年 5 月 31 日 24:00 前完成提车的 C01 用户,适用于 C01 全系车型。

日前,零跑汽车连续举办了三场以"真诚·开放·共创"为主题恳谈会,首次向业内外释放全域自研六大版块现有成果及未来规划,同时也是零跑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以及零跑汽车全域自研六大版块带头人与车主们首次集体面对面共享共创。

"我们现在的团队非常整齐,相对大家士气也高昂,我觉得现在零跑是最好的时机开始冲锋陷阵,争取2024年能够打一个大胜仗。"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前面七年打基础,就是为了建立这种能够充分参与竞争的能力。“其补充道。

朱江明表示:"我们的核心零部件全部采用自制,像C11、C01车型,10万元的成本中,7万元零部件是自制的,如果外购有10%毛利空间差价的话,我们就比别人多7000元的成本竞争力。随着生产规模越大,产生的价差会不断拉大,从而平摊更多的研发成本。"

朱江明认为垂直整合的供应链模式能够让零跑汽车挤掉零部件供应商约10%的利润空间,相应能够带来10%的成本优化。以BOM成本计算,零跑自研、自造的系统与零件价值已经占到整车所有电子件的70%,随着平台化的推进与整车零件通用化率的提高,零跑还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能力。

C平台车型或受特斯拉降价影响

今年1月6日,特斯拉中国公布了全新Model S和Model X在中国大陆售价,并对国产Model 3后驱版、高性能版,及Model Y后驱版、长续航版、高性能版等五款车型进行调价。这也是特斯拉继去年9月底以来,四个月内的第四次降价。

1月9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发布公告称,特斯拉Model Y车型在中国的等待时间从1-4周延长到2-5周;1月10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在降价后的3天内已经获得3万辆汽车订单。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特斯拉此番降价前几天,零跑刚对C11等车型涨价。2022年12月底,针对到期的新能源车国补,零跑汽车宣布旗下零跑T03和零跑C11两款车型将调整售价。其中,零跑T03全系涨价3000元,调整后售价区间为8.25-9.95万元;零跑C11全系涨价6000元,调整后售价区间为18.58-23.58万元。

据了解,提价后的C11,18.58-23.58万元的售价区间已十分接近产品力与品牌价值明显高一个档次的Model Y;而售价维持不变的C01,也与降价后Model 3高度重叠。

"实际上,新能源车国补在2022年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面对新能源国补的退出,车企已经面临不小的压力。叠加特斯拉此次大幅降价,结合最新的订单变化看,未来国内新势力的销量和业绩势必都将受到显著影响。“汽车分析师曾志凌表示。

此前,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曾表示:"C平台两款车型(C11和C01)受到市场欢迎,由此也让零跑汽车车型的组合平均售价提升并带动毛利率的改善。随着车型交付量提升、规模效应体现,今后会有更好的财务表现。"

亏损巨大 全自研资金“失血”

根据零跑汽车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交付量为8493台,全年交付量为111168台。虽然年交付量突破了10万台大关,但仍难以掩饰2022年第四季度连续三个月销量未破万台的尴尬现实。
   事实上,在零跑汽车完成IPO后,销量就已显出疲态。2022年9月零跑汽车在港交所完成挂牌上市。10月销量环比大降近40%至7026辆,四季度累计销售23566辆,环比IPO前的三季度降幅达34%。

目前,零跑汽车旗下共有S01、T03、C11以及C01四款量产车型。2022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11.12万辆。其中,C11全年上险量为44371辆,T03全年上险量为61919辆,两款车合计销量超过10万辆,是零跑销售的主力军。

今年9月29日零跑汽车登陆港股时,作为零跑汽车最自豪的全域自研技术在其招股书中被列为核心竞争力。

但过去三年零跑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累计仅约 14 亿元,特斯拉在研发领域花费了近360亿元,是零跑的近26倍。在国内的车企中," 蔚小理 "三家在2021 年研发投入分别为 46 亿元、41 亿元、33 亿元。

在去年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朱江明曾表示,"零跑的毛利是将经销商返利扣减以后的毛利。如果把这个因素调整回去,我们第三季度的毛利已经基本转正。"

财报显示,2020年,零跑汽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51%和-174%,到今年上半年,两项数据已提高至-26%和-48%。不仅如此,零跑长期处于缺钱状态。据了解,零跑从2017年到2021年,融资虽有8轮,但累计金额不大,仅120亿元,远低蔚小理。

原文作者:杨柏玲
编辑:杨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