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北京高调宣布了一项“2018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便是到2018年大众品牌在中国的销量较2008年翻一翻,达到200万辆,同时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的经销商数量由目前的1000家增长到2000家。
2018战略是一个宏伟的目标,200万辆意味着当年“6+3阵营”中最小企业全球的销量,而大众仰仗的只是他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和目前每年100余万辆的市场基础。
要实现这个飞跃式的发展,大众必须补齐自己在中国市场中所有的短板。如果站在区域角度,一汽大众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都拥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而上海大众则占领了华北、华东市场。摆在大众面前的只有一块硬骨头,那就是向来对价格较高、空间却又较小的德国车不太感冒的华南市场,尤其是广东市场——多年以来,大众在广东市场的占有率只有自己在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而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日本车则是这里的宠儿。因此,在大众这个宏伟的2018战略之下,还有必须有一个需要扭转乾坤的南方战略。
显然大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必须在中国南方市场寻求突破,尽管这并不容易。由于广东省是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以及东风日产这三大日系品牌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因此这里的日系车文化似乎已经根深蒂固,再加上这里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仅一个广东省就贡献了上述三大日系品牌在国内销量的近四分之一。
那么大众有什么武器能够真正在这里扭转乾坤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一下大众在广东市场拓展不利的原因:
首先,广东远离大众的生产基地。这导致广东地区的大众经销商难以获得与日系经销商相等的竞争优势,无论是资金周转还是库存周转,都需要花费比当地品牌多几倍的时间或成本。
其次,广东汽车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输入型文化,这里的汽车用户深受香港市场的影响。而日系车在香港市场及东南亚市场又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这里推崇日本车也不足为奇。
第三,广东居民的交际活动非常频繁,他们需要外表体面、内部宽敞、内饰精致又不算太贵的汽车,日本车完全可以满足这些要求。相比之下大众的产品却有点古板和昂贵。
最后,大众在广东以及整个华南地区的经销商网络都相对落后,这制约了大众品牌在这一地区的竞争力。
要扭转大众在广东市场的颓势,就必须在上述四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其中第一个原因,大众似乎无法令其改观,但对于后面三条,大众则可多管齐下。
首先针对境外影响的问题,2008年底,原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大众中国副总裁苏伟铭牵头组织的亚太地区销售事业部则是其中关键一步。大众希望苏的团队能够在整个东南亚市场获得突破,就此根除这些地区对广东市场的影响。
其次,针对广东居民产品需求的问题,大众产品战略的本土化进程也许是一把最为有效的利器。2008年投放的朗逸和新宝来在广东市场均赢得了比纯正德系产品更佳的市场表现。
最后,对于经销商的问题,虽然大众进行过多次尝试,包括一汽大众当年建立的GEC(品牌体验中心),但均未取得理想效果。未来也许大众会投入更多的网络建设支持。
总之,无论大众把华南市场视作伤痛还是机会,这里都是2018战略中不可放弃的市场。大众必须拿出行之有效的行动,改变自己在这一区域的劣势。
另:据说大众正在和广东省洽谈落地生产的问题,就是在广东选择一个城市进行投产,比如大众手里面的西雅特品牌就可以单独拿到中国来生产,这可能算是大众南方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