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新年伊始,北汽与戴姆勒的合作,却又生变数。戴姆勒德国当地时间2月1日宣布,正式购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乘用车子公司北京汽车12%的股份,并且产生一系列的合资公司的股权变动,最重要的则是合资销售公司中,北汽与戴姆勒的股比由50:50,下调为49%:51%。从各界的评论来看,对此褒贬不一。而除了戴姆勒帮助北汽之外,在双方的合作中,究竟对北汽未来有什么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北汽与戴姆勒之间相互的微调

在合作中,此前成了的合资销售公司与合资厂家,北汽方面与戴姆勒各自占据了一半的资本。但1%的股份,最终在双方的谈判中,被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换条件。合资生产厂家中北汽比例提高1%,为51%;合资销售公司中北汽比例降低1%,为49%。这让在生产和销售两个重要环节中,各自有了51%的话语权。

此外,戴姆勒将通过购入增发股份持有北汽股份12%的股权,并戴姆勒还将获得北汽股份董事会中的两个席位。这不仅是处在跨国公司中,较为少见,也开创了跨国汽车公司入股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先河。

而作为交换条件,戴姆勒要为北汽股份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并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条件,帮助北汽自主品牌发展。仅从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内容让来看,似乎没有不妥,对于日后戴姆勒进入深入的渗透在华影响力,以及解决北汽为整体上市的资金需求方面,有着互利互惠的关系。不过如果考虑到日后双方在继续合作之路上的继续发展的深度来看,实际上双方的利益基础构建在中国汽车市场“大有作为”这个空间基础之上,并且未来互相之间的影响,并不相等。

微调对戴姆勒的利好

以笔者来看,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上述合作调整的方式,对于戴姆勒都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在生产领域,双方股比各占据50%是一个传统,但此次中方获得控股权,可以理解为戴姆勒方面对重视中国市场、重视与北汽合作所作出的一种让步,但实际上戴姆勒并不亏。对于一家生产商而言,股份比的1%,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重要。而1%的改变,对于国产化车型生产上的中方来讲,话语权并没有“一步到位”。

无论是设备、技术、还是管理,目前的北汽都需要不少对于戴姆勒的依赖之处,虽然在资本方面占据了控股地位,但在实际生产调配、产品控制、技术核心较为关键的环节,依然处于“听命戴姆勒”的层面。戴姆勒用此作为交换1%的条件,并没有失去多少。

在销售领域,戴姆勒提高的1%股份,意义却有所不同。此前戴姆勒一直受到销售渠道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在介入国产车型之后,进口、国家渠道之间的互相掐架,可以说“严重的扰乱了终端销售市场的价格体系”。而增加1%的合资销售公司股份,实际上获得是的话语权,在销售定位、利润制定等较为重要的环节,戴姆勒得意保证未来在合作中,对于国产车的终端控制能力有所加强;再加上此前对于利星行的股份稀释,可以说对于进口车和国产车的销售均保证了戴姆勒的主导位置。

对于入股北汽股份,既可以理解为戴姆勒对于未来所下的一个赌注,也可以理解为戴姆勒在北汽内部形成与合资销售公司相呼应的“一枚楔子”。北汽未来如果发展不错,那么戴姆勒可以继续注资扩大股比,并且在未来的一些实际运营中,借助于其股东的身份对北汽自主的运营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并且有利于提高戴姆勒未来在其他可能的“技术引渡”等方面发挥协同,并产生利益;而如果北汽方面经营不善,戴姆勒克可以按照资本市场通过公开或者非公开的方式来将股票转换为资金,以便减少风险,可谓“进退自如”。

获得了北汽股份2个董事席位,就是最好的一个证明。有了董事席位,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大的重组改革过程、总经理人事任命等方面,相比于纯粹的中资方控制,要更重要一些。不过从总体上看,对于北汽而言,股比微调更像是“雪中送炭”,未来需要用更多的资本来进行“偿还”。

北汽渴望之余的副作用

作为双方自愿达成的合作,显然对北汽也有益处。但在解决北汽急需的问题之外,北汽最应该注意的是在未来的博弈中,如何克服目前合作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在生产领域,虽然提高1%以后占据了控股地位,但在实际的运营中,仍然有上述许多需要依赖于戴姆勒的关键之处,这就在实际的运营中,对控制权有所一定的抵消作用。最大的好处或许仅限于在投资收益上,北汽增加了1%。加上未来随着北汽集团上市的进程逼近,整个集团的利润上,对于奔驰的依赖有所加强。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在签署相关协议的时候,双方高层是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而并非在华,这其中某种程度上的角色转变,有些耐人寻味。

在销售领域,虽然从国产化的趋势来看,整体国产车型数量销售的上升,将会为中方收益的绝对值增加,在年报报表上也比较好看,但让渡给戴姆勒方面控制权,在比例上降低了收益比率,并且在渠道管理等销售较为重要的层次,可能会自此优先服从戴姆勒方面对于国产车型和进口车型的协调,某种意义上,中方更成为了执行者,而非规则的制定者,显得较为被动。

对于引入北汽股份,不可否认,戴姆勒利用其资金优势,对未来北京汽车赴港上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些资金对手财大气粗的戴姆勒而言,并不是问题,反而对于北汽集团来讲,是一种依赖。由于北汽自主品牌方面的盈利影响,而导致上市延后,短期内仍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协调。首次公开募股IPO将筹集到的100亿元资金,如何转化为北汽自主品牌销量的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强力增长,却仍然是未知数。

如果未来经营不佳,不断的注资,犹如泥潭一样,让戴姆勒和北汽会越陷越深,但显然戴姆勒仅12%的股比,“进可攻,退可守”。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设想中,第一步直接将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和越野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北京现代中方资产注入北汽股份。第二步是把北京奔驰的中方股权和2009年收购的萨博知识产权也注入进来,然后上市。但两年多来,能增强北汽股份整体盈利性的优质资产北京奔驰迟迟未能被纳入北汽股份利润报表当中,直接导致其不能迅速实现上市。

由此看来,注资给上欲上市的北汽股份而言,可谓是颇具“雪中送炭”之意。但更重要的是,北汽方面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即使是上市企业也有“ST带帽风险”。如何切实的将奔驰的优势转化为自身的优势,并加强未来对于产品、品质的控制力,以及充分体会上市所带来的风险,或许更为实际。(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