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今年自主品牌是胜利而辉煌的。这不仅表现在国内车市的旺销所带来的利润上,也表现在市场份额的扩大形成近乎与合资品牌1:1的对峙局面。自主品牌崛起的过程中,国内车市已经不再能满足他们日渐膨胀的野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一些国际汽车巨头的愁云惨淡中,想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国内汽车人变得比以前更为活跃。
[attachimg]0[/attachimg]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至少在此起彼伏的“抄底”声中,北汽斩获了萨博淘汰下来的近乎全套技术资产,近期又有可能收购福汽戴姆勒不低于40%的股份。吉利的胃口更大,福特的“镇店之宝”——沃尔沃即将被收归囊中。如果欧美汽车巨头们依然现金流紧缺的话,则像萨博、欧宝、沃克斯豪尔等此前不敢想像的汽车资产可能会步沃尔沃的后尘。
自主品牌这么做是有理由的,趁低吸纳固然是一方面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实力的提升和对未来预期的看好。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增长41.59%和42.39%,达到1226.58万辆和1223.0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新车409.2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5%,居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的NO.1。自主品牌轿车占有率达到了29.39%,远超日系车24%、德系车17.78%的市场份额。
个人认为自主品牌今年的成功因素有三:其一,国内消费者普遍不够富裕,国产车的物美价廉最能满足入门级消费者的需求。1.6L排量以下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其二,渠道优势。今年是汽车下乡的第一年,恰好二三级汽车市场也是自主品牌建设的比较好的地方。无可替代的渠道优势,将在未来几年中为自主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三,二三级市场也是废旧淘汰车型的集散地,以旧换新标准的提高,将会为自主品牌带来长期的政策红利。
虽然市场预期良好,这些年来自主品牌也进步神速,但与合资或者国际一流汽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品牌、历史沉淀、研发、质量稳定性等软硬件基础上,更体现在利润率、单车利润和产品体系的诸多方面。用国际一流厂家的眼光来衡量,自主品牌的的确确是一条“瘦狗”。
散户有散户的忧虑,豪门有豪门的烦恼。在次贷危机冲击下,一些汽车巨头不得不选择折现部分资产以便弥补现金流短缺的危机。其中像悍马这样的不良资产或者北汽买来的这部分淘汰资产更是作为优先抛售的对象。但正是这些鸡肋资产,自主品牌如获至宝,真正的做到了“高价回收”。北汽的汪大总有一本经,他认为花15亿元人民币代价取得了价值30亿-40亿人民币的产品开发成果,并最少节约了5到6年研发时间,非常具有性价比。而吉利则是想借沃尔沃的手来提升自主品牌的质量和溢价能力。
自主品牌“抄底”海外,无疑是具有标志性的伟大尝试。自主品牌急于想要走出去,外资却更迫不及待的想进来。因为美元的贬值让他们的财产实际上不断的被“蒸发”,美元正在变得不值钱。此前所谓“人民币”升值,实质就是贬值速度没有美元快而已。显然,这个新兴市场无论从经济容量还是增长潜力来说,都无疑是一个天然的“资产避风港”。巴菲特投资比亚迪,高盛入股吉利汽车、火箭财团携麦克库姆斯1亿美元入股华晨汽车等等,不管收购价格值与不值至少都比投资美元资产更为保险。境外资本想要投资国内主机厂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曲线救国”式的股本战略收购相对繁琐很多。
有没有更好的“抄底”方式呢?答案是有的。自主企业“抄底”多是以现金直接购买品牌和技术资产为主,相比之下,外资的“抄底”显得更为灵活和高明。除了上述通过香港等股票市场来直接“看好”自主品牌,更重要的体现在外资在核心技术上的“先见之明”。从整个链条的利润率来看,汽车销售利润约为20%,零部件的利润20%,剩下的50%至60%来源于服务业。
零部件方面,年初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调查显示外资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轿车更是接近80%。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均被外资零部件垄断,其中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均为100%,ABS和安全气囊分别为91%和69%。今年6月3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一个《汽车蓝皮书》,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在全行业中的比例不足1%,大中型企业不足15%。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剩下10%涉足高端产品的内资企业几乎都选择了合资。
外资“抄底”不仅仅是单兵作战的行为,近年来更是呈现系统化的一面。例如博世就以完全独资或是控股的方式在中国投资了18家公司,形成了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仅以其服务领域来说,自01年建立起第一个“博世专业维修”网络店算起,今年大概已经建立了670家网络店,预计到2013年这个数字会达到1500家,从而实现网络覆盖全国。再比如说汽车美容养护,诸如3M、特福莱、驰耐普等来自国外的汽车美容养护品牌早已经安营扎寨。其中去年7月正式进入国内的特福莱,一年之内发展了200家特许加盟商,百援的目标是500家。同为美国的汽车美容品牌,驰耐普的目标是3年打造1000家连锁店……
从零部件、主机厂、汽车保养、美容、汽车金融、二手车……几乎所有的环节都被外资渗透,其规模之大、构建之系统化,远非几个万向集团、东营汽车、福耀玻璃所能比的。扒开自主的皮,结果是一个“万国商品博览会”,试问如此招摇的去“抄底”,谁抄谁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