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谷歌眼镜激起了科技爱好者对未来世界早日到来的无限遐想,IT巨头从来都不安于现有的一切,包括汽车。最近谷歌把无人驾驶的期限缩短为3-5年,无人驾驶的到来,也许比想象中要快,因为站在车企对面的是一个速度超乎想象的对手。如果汽车真的被重新定义,变成信息服务的移动终端,那汽车制造商何去何从?车企沦为IT企业的打工仔也绝非耸人听闻。

很多人也许想过无人驾驶,甚至看见过,当然那只是在电影里,只是没想到它来的速度这么快。车企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终结者早早到来,谷歌可不这么认为,谷歌倒是嫌弃路上这些冒着黑烟又傻又笨的汽车出现得太早,“汽车的发明比计算机早,这看起来像是个错误——汽车能够在自动驾驶的时候才有意义。”

车企逼上梁山自己做IT,通用最先迈出了赌博未来的关键一步,2012年7月通用汽车公司解除了与惠普的IT服务合同,将大部分IT工作转由内部团队负责,,为此成立“IT创新中心”,计划3-5年招聘1万名员工。此前惠普为通用汽车服务已经长达25年。2013年,通用宣布与美国运营商AT&T合作,将在2014年推出4G汽车。

有专家称:如果未来真的像通用汽车在《2030》里所展示的,未来是电动汽车的天下,李书福之前所说的“汽车就是4个轮子加2条座椅”就成为了现实,因为除此之外基本没有什么机械部分,全部电子化了。不仅是汽车的构造,消费者的双手解放之后,在行驶过程中需求和兴趣也完全不一样了。看看通用汽车的科幻大片《2030年》里的汽车做了什么:随叫随到、自主导航/驾驶、自己寻找充电桩和停车位;远不止这些,它还可以语言通话、在空中投影邮件和视频短讯、提醒主人航班信息、3D游戏等等。可惜的是,这些与现在所推崇的驾驶乐趣基本没有关系,跟互联网科技、APP车载智能应用却息息相关。

即便车企明白IT非做不可,想要做好并非易事,做着做着就陷入了困境。车联网已经喊了10年,甚至还没有到“BP机时代”,这与汽车产业封闭、链条过长、创新迟缓的顽疾不无关系。尽管口口声声要做车联网,实质上,车企垂直封闭的体系本身就是车联网的巨大障碍。《南方日报》最近刊文吐槽最近出的一款所谓的跨时代智能汽车,反应迟钝,用户体验与想象之中相差十万八千里。

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变革。包括基于电动时代的菲斯克、特斯拉。中国以万向为代表,其低调入驻菲斯克,再次开始了下游供应商向上拓展的通道。而苹果和谷歌则走的更远,如果与特斯“所谓收购”不成功,那么以汽车这条重要的长产业链为基础的合作,将会长期开始。

相比谷歌的“大冒险”,车企总体的思路还是慢慢变革,把互联网以及应用整合进入汽车内部,把现有的东西打造得更安全更舒适。福布斯创新专栏作家梅育新说,谷歌实质上是在追赶技术指数的进步曲线,而传统汽车制造商则把赌注押在渐进发展曲线上。作为创新专家,他提出了“颠覆指数”的概念——当现状和技术可能性之间的差别达到足够大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才会进入颠覆性的改变。

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习惯于在产业链处于支配地位,至少在中国是如此。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未来的竞争将会集中于核心技术的竞争,以及比拼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汽车制造商应该高瞻远瞩的与其他“非汽车行业”开展更多的对话和合作,重新定义自身成为产业链条的支持和组织者,而非单纯的控制着。

这正如当年诺基亚在苹果面前溃败之时CEO内部备忘录所述“我们身处燃烧的平台,苹果改变了这个市场的秩序,他们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我们的竞争对手之所以能够夺走我们的市场份额,本质上说来靠的并不是设备,而是一整套配套的生态系统。”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们所面对的,是比诺基亚所遭遇的更为肆虐的熊熊烈火,所以,是时候,改变行为方式了。(文/中车网)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