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平均每月超过百万的汽车销量令其他所有的国家或地区号称“主流”的汽车市场汗颜、垂涎,逾1300万辆的年度战绩也让中国当仁不让地坐上了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的交椅。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笔者曾经分析过,中国的汽车产销必然会超过欧美各发达国家,如果不出什么大问题,第一的位置只能是越坐越牢固,即使有像美国金融危机这样的重创,也不会被打倒,会长期保持。

对我们来说,这是好事情。做了第一之后,接着就会想: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或者,中国在汽车产业方面还该有什么样的进步?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知道中国汽车的明天是多么美好。

首先是认可中国汽车面临的一个尴尬现实,即汽车产销几乎完全依赖国内的消费需求,值得自豪,但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大缺憾。对于欧美日的汽车厂商来说,它们的汽车销量在国内和国外是平分秋色的,而我们的出口量、在海外落地的产销量还极低。原因在于,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还不够强大,品牌在国际上不知名,产品打不开市场;还有,现有的合资企业只是把中国当做一个封闭的新生市场,甚至还没有把中国当做“全球”汽车制造工厂,相对来说,外来品牌在中国还处于掘金时期,中国是一座富矿,现在挖不完,当然也顾及不到外面。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想,这正是我们将来的机会和新的增长点所在,就像奇瑞吉利比亚迪等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早年的规划,出口将占到全部销量的半壁江山甚至是三分之二,在海外市场上,中国汽车还是大有可为,这就是下一个重要的亟待实现的目标,尽管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

其次是必须要认清中国汽车“大而不强”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和研发、技术水平不够高;而外来品牌只是把中国作为内销市场,作为针对中国的加工厂,在研发技术方面也属于输入型,技术研发重心仍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要想转变这一现状,应该把中国的“全球制造工厂”定位进行升级,不仅产品要辐射周边或者全球,同时也要技术,要人才,把它们的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来。

在这方面,有的外来品牌已经有所认识,比如通用,已经开始在中国建立它的全球性质的研发技术中心,无论从成本上看,还是从中国的影响和战略地位,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这样的决定是英明的。另外就是国内的本土企业,如何实现从单纯的模仿加工到创新创造的升级,如何从加工型企业向现代化的技术型企业转型。一个不良现象是,国内模仿甚至抄袭的风气仍然存在,原因是它们找不到出路。

怎么办?笔者想,或许吉利积极实施跨国并购的策略是一个办法,但必须是在产品、研发、管理、市场等方面有价值有收获,而不是收破烂,否则无益于中国汽车制造水平的提高。

中国汽车的大而无当还是表面的,也是纸老虎,不过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繁荣为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全球汽车业的回暖增加了信心。明年,中国车市还将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对于全球车业的拉动也将是很明显的。国内和国外应该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什么理由不重视中国市场,作为企业来讲,趋利避害也是天性,虽然中国汽车的强大不能完全依赖老外,但它们的加入还是有助于中国汽车早日实现升级。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