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据德国媒体报道,由于美国设置汽车二氧化碳排放上限,戴姆勒面临现金罚款的风险。不过由于美国人对于大型、大马力发动机的钟爱,高二氧化碳排放车型在美国市场会一直持续。而这个问题同时适用于全球各地,尤其是在碳排放而言,降低碳排放是全球的一个趋势。不过我们不应该仅仅对戴姆勒抱着围观的心态,因为该问题对于中国车企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有着同样的意义。
戴姆勒美国或被罚 碳排放是核心
虽然美国人目前仍然比较习惯于你大型、大马力发动机有所钟爱,但随着美国设置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戴姆勒面临尴尬的风险。本周一戴姆勒在公布的2012年度业绩报告中透露,由于美国规定自2025年起新车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限为100g,在美国有商用车及越野车出售的戴姆勒公司面临罚款风险。在该报告中指出,“由于美国及加拿大市场对大马力大排量发动机的热衷,将不排除面临罚款的风险”
上述语句,可以被解读为戴姆勒为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鸣冤”,但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要求,乃全球的一种趋势,对于戴姆勒而言,几乎属于“不可抗力”。此外,戴姆勒之所以如此说,乃其皮皮卡、SUV、AMG系列以及大排量的豪华车型在美国是其部分主力产品,如果不能成功减排,那么在规则和舆论和,将都对戴姆勒不利。
令人担心的是,戴姆勒方面此前为了满足欧盟和德国的碳排放要求已经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在减排方面缺乏合作伙伴,其必须在2017年实现商用车年均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个百分点,越野车和皮卡车年均下降3.5个百分点的目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其他分析指出除了戴姆勒之外,包括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否还有其他企业也同样面临上述瓶颈。
戴姆勒面临的风险 国内车企同样适用
面对戴姆勒所遭遇现金罚款,我们不能仅仅抱着围观的心态。实际上,减少碳排放已经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着实际的动作。一方面,高层对于环境、能源、淘汰黄标车等措施,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以北京为首的京V排放标准即将开始施行,届时,不符合该标准的企业将不能在北京地区销售。
而此前据相关数据显示,仅10%的自主车型符合京V标准,要留在北京,自主品牌必须采取更新换代或者推出新款来重新进入。而随着华北、华东地区大范围雾霭天气的出现,以及今年北京的冬天越来越恶劣的天气,从东部到西部,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显然不能被忽视。
【国五标准之下,有大量不符合要求的车辆】
无论各种“砖家”怎么说,媒体怎么为汽车辩护,作为一个拥有几百万辆机动车的城市,以及全国来讲保有量超过1亿辆的国家,且排放标准大多仅仅停留在国III,无论说什么,对于环境的污染,汽车都难逃其咎。因此,提前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不仅是对环境保护有利,也是让自己不至于在未来的标准提高门槛儿上变得被动。
从国际的角度来讲,积极的改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对于走“国际化路线”的自主车企,包括比亚迪、吉利、奇瑞等等,纷纷开始在外建厂,其地区包括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地。而尤其是处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有了中国汽车“飞速发展”所带来弊病的借鉴的同时,也必然会对碳排放的标准逐渐提高,此时,我们自己的企业将会处于戴姆勒的尴尬位置。
主线要做好 借口要少找 围观需谨慎
但目前我国的车企显然缺乏这方面的动力,如果不是标准的提高,包括行业协会在内,可能会很少有哪家企业会自己投资金进行节能减排方面的研发。反而,面对愈演愈烈的环境变化,寻找各种“借口”,成了车企节约成本、省事儿的习惯性做法。
最简单的,便是在标准提高前,就大量促销不符合新标准的车型,这虽然解决了眼前的资金回笼问题,但对于环保而言,并无实质性的作为。同时,企业也缺乏动力去主动将已经生产出来或者在产的车辆进行减排的软硬件升级。
其次,车企缺乏对于车辆以旧换新、节能减排的退出和回收机制,车卖出去了,基本就和厂商没关系了,除非车子有重大问题和召回需要,否则厂家只管生产,不管回收,这一点与韩国车企具有回收制度相差甚远。
最后,减排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缺乏对于技术减排的联合研发和物质动力,但从国际环境来看,通过技术减排仍然是主要路线。
为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同时应该积极的应对减排的需要,并探寻动力,围观戴姆勒之时,同样应该想到,或许未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同样被围观。(文/中车网 孙平涛)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