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近期,受到发改委就《反垄断法》所进行的调查影响,汽车业随石头、电信、银行等进入调查事业。虽然司局级的反垄断机构面对副部级央企显底气不足,但仍然制造了一个好的开端,即汽车人不能再习惯于以往的“闷声发大财”,而更多的应该想“低头坐好车”靠拢。

事实上离垄断最近的当属最近备受关注的进口车以及其售后相关利润,虽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表示此次产调查针对的是车企是否就经销商规定了最低零售价,而非针对进口车利润过高的问题,一个行业的利润符合市场规律、能被大众接受、符合国家利益,自然也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如果延伸,就可能涉及到所有的汽车行业相关者,例如某些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价格、汽车制造设备供应商,以及许多合作者坐下来“商量价格”都或许会受到波及。

从反垄断的根本意义上来看,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少数人操纵市场,而导致超额利润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造成市场竞争不充分,买单的消费者被迫付出更多的资源来为其买单,最终造成市场的调节作用失效。靠垄断价格或者利润在遭遇反垄断的时候就显得根基不稳,相反能做出来好车、拿出对得起价格的产品才是王道。

现实情况是,我们只能在有限的品牌中去对比和选择汽车产品,但消费者对该行业的利润很难知晓,其对汽车昂贵的价格也没有议价权,这从平素里同样一款车或者类似车型发达国家和我国售价的不小差距中就可窥见一斑。

从行业特性上来看,除了最终的消费者,此前的所有环节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都是企业性质。虽然不同环节中有着互相博弈,但其导向均是以利润为主,而并从竞争的角度去制定“成本-售价”的经销体系。而在全产业链中,整车厂具有最强的议价能力,因此反垄断的大棒将很有可能首先向主机厂打去。

同时,涉及到技术性保护的内容将可能会成为企业的“保护伞”而免受调查或者少受调查;而具备垄断地位的供应商(如高田气囊),将可能会同主机厂一同遭到调查。此外,由于汽车行业是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受到大宗商品影响较多,未来各个环节的价格也会受到其他商品被调查后进行调价的影响。

虽然目前反垄断机构仍然属于商务部,级别较低,但从其领导人和整个国家层面来看,颇有点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之时的味道,这是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下产生的诟病,以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一个好的开端。

相信在未来的不久,反垄断将促使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程度加大,到了那时候,再捡起来技术就显得太晚了。因此当反垄断来袭之前,将超额利润或者主动降低,或者主动去投入到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是改变主机厂(国内具备规模的主机厂就那么十多家)习惯于“固定利润率”的思维,加强在激烈竞争下的危机意识,而创新则是改变这种思路的最好方式。

此前企业所习惯的“野蛮式”增长,带来的便是全行业被40%的国际资本,占据50%的份额,攫取70%的利润。合资企业孱弱的“自主品牌”不应该被过早忘记。与之相对的是土生土长的长城,基本上是看着其是如何成长的。

总之,在反垄断来袭的情况下,各企业应将此视作一个新的起跑线,充分挖掘和利用各自的优势,低头坐好车,才能稳固自身的根基,而不至于在数字中忽然倒塌。(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