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不被祝福的关系往往都是前行不易的,上汽和奥迪亦然。

从签订协议起,上汽奥迪项目推进难度就异常之大,耗时五年直到2021年才等到了首款产品亮相。又两年多时间过去,上汽奥迪的发展之路依然坎坷。

经过两年的挣扎,在今年年初上汽奥迪首次迎来重量级人事变动,杨嗣耀接任贾鸣镝任营销事业总经理。外界认为,该人事变动与其销量迟迟打不开局面有关。

杨嗣耀的妥协

不可否认的是,杨嗣耀的到来为上汽奥迪的渠道和销量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想要在激烈的中国市场上存活下去,这还远远不够。根据可查数据显示,上汽奥迪在今年3月份之后每个月销量都有所上升,但也仅仅是从月销几百达到了上千。直至现在,上汽奥迪的月销量仍只能维持在2000辆左右。

而销量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杨嗣耀向市场的“妥协”。资料显示,在今年3月份杨嗣耀走马上任后,上汽奥迪就开启了第一轮员工内购,其优惠至高达16万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上汽奥迪拽出了月销百辆的泥潭。

但上汽奥迪月销2000辆的成绩相比其去年同期而言虽然有着极大的提升,但放眼整个豪华市场中仍无法掀起一点波浪,要知道如今的主流豪华品牌中,许多车型单月销量早已过万。

因此,销量的重压仍是上汽奥迪绕不过的“鸿沟”。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上汽奥迪再次开启员工购车活动了,活动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20日。据悉,相比于官方指导价,A7L最新员工内购价便宜了10万-20万元;Q6内购价便宜了14.5万-16.5万元;Q5 e-tron内购价便宜了7.1万-8.6万元。

和年初员工内购不同的是,本次活动员工购车资格包含上汽大众中方合同制员工/劳务派遣员工及其家属。员工购车活动可对外销售,提车1年后可过户至车主名下。这意味着,上汽奥迪或已默认新车降价流向市场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汽奥迪的库存压力依然不小。

降价谋量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对一个豪华品牌来说,不断的降价只会对品牌价值造成损害,如今杨嗣耀的难题或许不仅仅是渠道的开拓,还有如何挽回上汽奥迪豪华品牌的形象。

电动求变走得通吗?

上汽奥迪为人诟病的除了销量外,还有电动化转型的滞后。如今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品牌早已开始抢夺豪华车市场份额,而传统豪华品牌们,在电动化领域的进程相当缓慢。

上汽奥迪自然也没有例外,以上汽奥迪Q5 e-tron为例,作为上汽奥迪的首款纯电动SUV,消费者认为Q5 e-tron并没有带来特别惊艳的感觉,整体表现中规中矩。2022年全年,Q5 e-tron累计销量不足2000辆。即便是在2023年Q5 e-tron迎来了新改款车型,依然月销仅在百辆。

相较于近年来强势崛起的中国汽车品牌,上汽奥迪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显然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此,今年7月份上汽集团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结合各自优势,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也被看作是上汽奥迪未来最大的底牌。

按照协议,上汽集团和奥迪将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发挥协同效应,快速、高效地推出下一代电动车型,以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在汽车行业专家看来,此举除了补强技术能力之外,还可以获得进一步降价的成本空间。

双方的合作被看作是上汽奥迪新的“底牌”。随着合作的深化,上汽奥迪期望可以推动新能源车的销量及渗透率提升。

根据奥迪对外披露的规划,到2025年,将在全球推出20款新车,其中包括10款纯电车型;2026年以后,奥迪在全球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车型,到2033年,逐步停止内燃发动机的生产。

先不说奥迪的电动化转型规划时间滞后的问题,即便是上汽集团和奥迪能够就电动化产品进行互补,能否达成期望的预期仍需要时间和市场去验证。但对于成立已经近三年,仍没有在市场站稳脚步的上汽奥迪而言,时间还够吗?

原文作者:Aries
编辑: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