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无疑得到了众多消费者关注,但在新能源车型上问题频发,作为新兴的产业,新能源相比燃油车还需要慢慢进步和完善。作为新能源车型,依然面临电池安全,充电安全以及续航里程等问题,其实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车胎安全。

轮胎不仅是车辆行驶的基础,更是安全的基础,是车辆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燃油车经历几百年的发展,对于轮胎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对于新能车来说,当下新能源专用车胎并未普及,车胎磨损严重,车辆易爆胎的情况时有发生。

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是从传统燃油车转型,而不少车企更是将同级别传统燃油车的轮胎直接用在了新能源车型上。比如比亚迪,作为一个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较早的车企,虽然凭借车型的性价比在市场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其车型依然用着与燃油车同样的标准,轮胎就是如此。在懂车帝的一项测试中,比亚迪元PLUS、比亚迪汉DM-i、比亚迪海豹在参加测试的60辆车中最先趴窝、先后爆胎,蔚来ET5、飞凡F7同样早早趴窝。可见比亚迪车型使用的轮胎耐力并不高,并不是新能源车型的最优选,而这在新能源车型中是普遍现象。

为什么新能源车型相比燃油车对轮胎的要求更高?

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在车体重量分布、峰值扭矩、驱动方式的不同,对轮胎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演变的过程中,电池的加入让车身重量大幅增加,轮胎作为主要的承重部件,承载的重量更大,不少车型满载时甚至接超过3吨的重量,相当于小卡车的重量,因此对轮胎的耐磨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驱动方式不同,新能源车舍弃了传统的发动机变速驱动方式,换上了电机驱动,电机的高扭矩在车辆起步时要求轮胎有更出色的抓地力以及耐磨性,为了续航还需要更低滚动阻力的轮胎。另外,没有了发动机的噪音覆盖,对轮胎的静音也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新能源车型研发开始,就应该根据车辆的特点来匹配相应的轮胎。如果新能源车的轮胎没有匹配到位,那么传统燃油车如果5年或6万公里左右更换轮胎,新能源车可能需要4年5万公里就需要更换。新能源车胎不匹配,不仅损耗快,更存在安全隐患。

对于新能源车型来说,大部分车企都在追求颜值,隐藏式门把手、大全景天幕、低扁平比的轮胎,但这些均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一些轿车,过度追求小扁平比轮胎,增加运动属性,但却牺牲了舒适性,同时车辆轮胎的耐久性也不能得到保障,比如蔚来ET5、传祺影豹等。当它们面对沙石颠簸路面,再加上夏季高温,出现爆胎的几率更大。像一些SUV车型,为了舒适则采用了更厚实的轮胎,这样的轮胎虽然颜值低了些,但安全性有所提升。

由于新能源车型需要专用的轮胎,不少轮胎厂家已经开始推出一些产品。例如今年5月份,韩泰iON新能源轮胎家族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而在京东米其林旗舰店也有新能源轮胎在售,价格普遍在600-900每条,轮胎宣传称专为电动汽车设计。有不少使用新能源的轮胎,多是滚阻降低、改进了轮胎结构,不过,商家宣称这类新能源产品也同样适用燃油车。

大部分新能源车胎与普通轮胎在产品上没有什么革命性变革,既不像邓禄普发明的充气斜交轮胎,改善舒适性的同时让速度也得到提升,也不像米其林开创了子午线轮胎的时代,大幅提升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与节油性。想要适配新能源车型,轮胎需要改配方、改工艺,轮胎的性能需要大幅提升才能给新能源车型使用。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希望新能源车企能为自家的车型配备真正适用的轮胎,在控制成本的时候,也不能牺牲用户的安全。新能源车型的火热,也为新能源专用轮胎带来了市场。不过当下新能源专用轮胎配备并不普遍,新能源汽车普遍配套传统轮胎,新能源汽车专用胎还在推广初期。以目前热销的新能源汽车来看,仅有特斯拉Model Y配套的米其林PS EV和韩泰万途仕S1 evo3 EV两款原配胎是电动车专用胎。

 

本文系作者 李大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