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份进入尾声之际,多家车企或喜或忧地公布了自家半年财报。

行业竞争激烈下,品牌力、新品上市节奏、盈利改善、资产负债率等重要指标均考验着各大车企。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着空前繁荣,内销、出口热火朝天,在世界汽车历史进程中已经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繁荣的背后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新能源车企正在房地产化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踩着当年房地产发展路径在前行。

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实行房地产市场的商品化,房地产市场开始成为商品经济的一部分。同时,逐渐放开房地产市场准入。在这一时期,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

随后进入十年高速发展期,各行各业的资金流入到房地产行业,有钱资方跑马圈地进行收割,野蛮生长。这也导致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快速从增量市场走入存量市场,国家不得不出台相应调控政策来遏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和过度投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9年-2012年,“十城千辆”工程让新能源正式进入市场汽车行业的视野范围,2013年随着财政补贴从试点城市向全国无差别铺开,自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启了波澜壮阔又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数不清的资方从各个行业赶来,巨额资金流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冒头,彼时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像一块被饿狼环伺的“肥肉”,谁都想上来咬一口。

在经过近十年的行业发展,市场的优胜劣汰和国家不断出台政策的调控,如今新能源行业仍在牌桌上的选手已不足最初的十分之一,但淘汰赛仍在继续。

参考房地产行业,商品粗制滥造、财务健康严重失衡的选手,出局已是必然。其中,资不抵债成为房地产企业出局的重要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棋。

例如知名的以地产公司起家的恒大,典型的资不抵债最终走向“灭亡”,根据可查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恒大的负债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39万亿元人民币,其集团资产总额为1.74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了137.3%;再例如位于房地产第二梯队的碧桂园,根据其最新一期财报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其总负债1.36万亿元,其总资产则约为1.62万亿元,其资产负债率达到了约84%。目前,碧桂园集团销售额承压明显,面临资产处置出售的重大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去留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行业可以通过去杠杆的形式降低负债率,改善财务状况‌。如,通过股权融资替代债务融资、出售非核心资产、加快项目周转速度等手段来改善财务状况。

但很遗憾,这并不适用于汽车行业。

资深金融人士告诉中车网,房地产作为一种不动产,具有稀缺性和金融属性,可以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实现债务向居民端的转移,绑定长时间的劳动力输出。相比之下,汽车作为一种动产,不具备房地产的这种金融属性,使得汽车难以像房地产那样进行金融操作;其次,房地产行业的去杠杆措施往往涉及到土地出让金、房产的稀缺性以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而汽车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等因素造成,汽车行业难以应用放弃产行业的去杠杆措施。‌

新能源汽车行业重蹈覆辙

但如今,资不抵债的故事正在汽车圈上演。

近两年,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竞争激烈逐步升级优胜劣汰之下已有不少玩家出局。其中,新能源品牌占据多数。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就有老牌车企广汽菲克宣布退出中国,随之新势力品牌爱驰汽车、威马汽车、拜腾汽车等新势力品牌相继暴雷,退出新能源汽车大舞台。深究其“消失”的原因不难发现,几家企业均有一个共同特点:资产负债率超高导致资不抵债。

中车网查阅资料发现,广汽菲克截至2022年9月30日就已经处于资不抵债阶段,彼时其公司的总资产为73.22亿元,而总负债为81.13亿元。由于总负债高于总资产,导致资产负债率达到了110.80%;爱驰汽车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其资产负债率就已经高达97.5%,这意味着当时爱驰汽车的负债已经高于其资产价值。后续爱驰汽车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惨淡,没有足够的营收和现金流进账,导致爱驰汽车最终以惨败收场;与之有着相似经历的是威马汽车,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74亿元,截至2021年底,威马汽车的资产负债率高达202.36%,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此外,威马汽车在2023年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也高达202.6%,进一步证实了其财务状况的严峻性。资金链断裂成为威马走上“绝路”的最后一根稻草。

“负债远高于其资产价值,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大部分是由负债构成的,这通常被视为企业财务状况不良的一个标志。”一位审计行业资深人士告诉中车网,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50%以下),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较为健康,反之则存在着风险。

同时他指出,对这一比率的分析还要看站在谁的立场。在债权人的立场上,债务比率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障,贷款不会有很大的风险;从股东立场来看,在全部资本利润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率越大越好,因为股东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

这也成为个别新能源车企进行资本运作,高杠杆的理由,但“玩脱”的风险也极大,在新能源博弈中“消失”的品牌已经足矣为现存的品牌敲响警钟。

“大逃杀”仍在继续

如今,资产负债率正在成为横旦在新能源企业面前的一条红线,一旦踩上就意味着在暴雷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中车网查阅了已经公布上半年财报的新能源企业发现,比亚迪和极氪的财务健康状况不佳,其中极氪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124.5%,彼时的恒大也不过如此了。

具体来看,比亚迪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总负债为5316.34亿元,总资产为6862.45亿元。这一数据表明,比亚迪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7.47%,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因为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负债率超过70%通常被视为高风险。

尽管比亚迪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新能源“巨擎”,还在电池及组装业务上取得显著成就,但其高负债率仍引发了市场对其财务健康状况的担忧‌。

极氪的财报比多数企业要亮眼些许,其公开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业绩亮眼,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二季度,极氪实现营收超200亿元,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36%,毛利率达到17.2%。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近350亿元,同比增长超60%。

看似极氪的经营情况一片大好,事实上,极氪的盈利收入却另有乾坤。

在2021年7月,极氪刚刚运营尚不足半年的时间,吉利集团就开始为其不断加码,将旗下三电、平台、充电等优质资产整合进极氪。彼时,吉利将旗下宁波威睿51%的股权和CEVT的全部股权转给极氪,前者提供电池组件,后者提供技术服务,两家公司将直接为极氪创造着巨额收入。

除此之外,极氪在上市前的招股书上表明,除车辆销售业务,极氪还拥有销售电池及其他零部件、研发服务和其他服务两项业务,2023年这三项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5.6%、28.4%及6%。

在此前的业绩会上,极氪CEO安聪慧曾表示,在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极氪力争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为此,极氪立下2024年23万辆的销售目标,较其2023年销量近乎翻倍。如今,7个月已过极氪仅完成销量目标的43%。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极氪已经踩住了“生死红线”情况危险;从销量来看,虽然通过降价、快速更新迭代不惜背刺老车主等举措,销量上升较为喜人,但距离其销量预期仍有一定差距,整体生产经营情况仍不容乐观。

背靠吉利集团,极氪显然暂时没有“生死之忧”,但相比之下吉利的情况则不是很明朗。与极氪同一时间公布财报的还有吉利集团,财报显示,吉利汽车半年营收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大增近6倍,达到有史以来半年报的最高水平。

但事实上,吉利集团上半年的净利润大部分来自吉利控股的支持。例如上半年的利润就是通过吉利控股的几笔股权操作得来,通过吉利控股、吉利汽车、雷诺三家合资公司Horse Powertrain的几笔股权转移,最终获得76.6亿元收益被被记入吉利汽车利润表,这占据了其上半年净利润106亿元的72.2%。此外,还有吉利通过出售睿蓝股权得到的1.6亿元投资收益。

如此来看,吉利财报中的净利润大增近6倍水分颇多。

同时公布财报的还有零跑和小鹏,两者虽然同处于亏损阶段,但从其资产负债率来看分别是60.3%和54.66%,其财务状况相对健康。

其中,零跑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8.45亿元,同比增长52.2%;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亏损为22.12亿元,上年同期为22.76亿元。毛利率方面,零跑上半年毛利率为1.1%,其中第一季度毛利率为-1.4%,第二季度毛利率改善至2.8%。

从财报来看,零跑汽车的毛利率仍有待改善。销量增长形成的规模效益,是毛利率转正的重要因素,因此,接下来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是零跑提升毛利率的必修课程。

小鹏财报中的毛利转正成为其财报亮点,但仍有隐患存在。其财报显示,二季度公司收入为80.1亿元,同比增长60.2%,净亏损12.8亿元,同比收窄54.3%。今年上半年,小鹏的收入同比增长61.2%至146.6亿元,净亏损同比收窄51.4%至26.5亿元。

上半年,小鹏的总毛利率为13.5%,其中汽车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为6.0%。这意味着虽然小鹏整体还在亏损,但随着汽车业务毛利转正和服务及其他业务开始释放业绩,小鹏距离盈利又近了一步。

目前,小鹏共有汽车销售和服务及其他两个业务。其中,前者的内容是卖车,是小鹏的支柱业务,其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80%,后者的内容主要是维修服务和与大众的合作。拆开来看,服务及其他业务在今年上半年的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到了98.3%,汽车销售业务的增长稍慢一些,但也达到了55.7%。在利润上,服务及其他业务的拉动作用更大一些。一是因为这部分业务的增速更快,二是因为其毛利率更高。

在销量上,小鹏还需要努力。今年1-7月小鹏累计销量为63173辆,同比增长20%。此前,小鹏定下的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28万辆,这意味着小鹏仅完成目标销量的23%。对于小鹏来说,可以暂时不为毛利率担心了,接下来的任务则是如何借助新车完成销量坡爬。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新能源占比虽然在瑷持续扩大但竞争也相应变得更为惨烈,需要车企投入的资源也只会越来越多。同时中国车市价格战,海外新能源车市场降温,都在影响着新能源车业务的盈利能力,跨越盈亏平衡线的难度在逐步提升。

新能源企业的“大逃杀”仍在继续,现在还可以继续出牌的车企或许下一秒就有出局的可能,且行且珍惜。

原文作者:Aries
编辑: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