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再现“氢能热”

近日,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塑能源”)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为今年开年以来的“氢能热”再添了一把火。“重塑能源”于2015年创立,主营业务聚焦于氢燃料电池,投资人队伍中有中石化资本、一汽解放、宇通客车、中银投资、红杉中国、高瓴等知名车企以及投资机构。

根据聆讯资料,按照2022年已售重卡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输出功率计算,“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25.9%。在“重塑能源”之前,亿华通以及国鸿氢能均已在港股成功上市,“重塑能源”正在冲刺第三家港股上市氢能公司。在2022年E轮融资后,“重塑能源”投后估值达到108亿元。

而这,是近段时间以来“氢能投资热”的一个缩影。国内在今年2月份到3月初,资本市场再次对氢能源板块施加关注,多只个股连连涨停,包括雄韬股份、四川金顶、全柴动力、汉马科技等氢能源概念股;仅在A股的氢能源板块上,指数较开年已经涨超200点,成为投资热土。

除了正在谋求IPO的“重塑能源”外,2024春节前后,还有多家氢能源上下游企业获得融资。吉利控股远程商用车集团旗下——醇氢科技宣布完成首轮融资,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和知名投资机构,融资金额1亿美元,投前估值10亿美元;同日,上海泰氢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1.5亿元。

氢能源投资热的出现,被业界普遍视作与政策的加码有着直接关系。2月底,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对氢能源车出台了新政策,称自今年3月1日起对安装了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试行期为两年。同一时间,工信部等7部门也发出构建氢能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的指导意见。

政策、项目密集落地

而更重磅的信号指向出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快氢能产业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部分提到: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氢能,是继202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和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后,氢能产业发展又一标志性事件。

不仅仅是中国,全球范围内,美国、法国、德国、韩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在近两年内不断对氢能战略更新。

不过,整体上来看,氢能的商业化应用在国内乃至全球仍处于初期,作为氢能应用场景之一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是方兴未艾的阶段。中汽协公布2023年数据显示,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约为5600辆和5800辆,分别同比增长55.3%、72.0%。但相较于目前由锂电池带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还有较大差距。

此前,多有业内人士指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几重阻力中,一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二是在制氢、运氢领域,存在高成本、储存难等挑战,包括加氢站的数量不足。截止目前,全国范围的加氢站约在400家。

而在政策上来看,氢能的战略高度已经进一步提高,除了今年全国“两会”将氢能写进政府报告中,另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在今年早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有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队伍不断壮大。据其预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与此同时,产业界也在加快对氢能的布局,开年以来,以中国能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中冶、中国钢研、中国一汽等为代表的央企进一步加大氢能布局。

前不久,广东院勘察设计的内蒙古华电包头市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示范工程顺利产氢并完成充装;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产绿氢7800吨,可满足约1000辆燃料电池重型卡车需求。在下游的应用上,3 月 8 日,EKPO与一汽签约,EKPO提供的“NM12-Single”平台的电堆将用于一汽高端品牌“红旗”的新一代燃料电池车辆。

此外,燃料电池的成本问题在学界、产业界的努力下,正在快速降低。中信证券研报表示,燃料电池系统年均降本幅度有望维持在15%至30%之间;目前氢能重卡的成本约140万元/辆,预计2025年可降至100万元/辆,至2030年可降至80万元/辆,基本可以实现与锂电、柴油相应车型的平价。

“重塑能源”的招股说明书指出,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由2018年的人民币12,300元/kW降至2022年的人民币4,800元/kW,复合年增长率为-21%。

新能源路线走向多元化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技术路线正在日趋走向多元化,以纯电主导的电动车已经连续三年在增速上被插电混动车型超过;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内插混车型累计销量45.9万辆,同比增长74.9%;同期,纯电车为60万辆,同比增长18.2%;比重上来看,纯电与插混去年同期为67:33,22年是75:25,今年为57:43。

但插混技术在业界看来也只是过渡路线的一种,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国内主流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探索,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多头下注的方式,如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就有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广汽、北汽等央企、国企入局,东风氢舟等项目已经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营阶段。

除了氢燃料电池路线,作为汽车和船用燃料领域的优选能源之一,绿色甲醇路线也正在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吉利是国内整车企业中对绿色甲醇研究最为深入的车企,深耕超过18年。在去年6月的北京甲醇能源峰会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我坚定看好绿色甲醇产业和绿色甲醇汽车产业的发展。”

今年2月20日,悦达投资宣布其将与中国化学合作,在盐城滨海沿海工业园投资建设10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配套225万吨/年生物质颗粒项目以及未来10万吨/年电解水制氢项目,首期规模20万吨/年。“两会”期间,悦达董事长张乃文还提出建议称,建议推进国家级绿色甲醇认证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并推广更先进的绿色甲醇生产技术。

 

原文作者:黄超
编辑: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