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由山东某地公安部门官方微信发的消息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关注。一福特探险者车主因汽车自燃问题纠集十几名社会人士到4S店前打横幅放哀乐维权,直到打伤一名进店的消费者,被当地公安以涉嫌妨碍公司经营罪刑拘。当地饱受这种过度维权困扰的经销商拍手称快,但也有很多汽车消费者在评论中表示出很大的隐忧:我的车子将来出了问题,该如何维权呢?

  

而老刀的回答依然和以前一样,车子出了质量问题,目前最有效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最好的维权方式还是:你找上一帮人,拉上问题车,打上一片白底黑字的横幅,堵在4S店门口,和经销商协商解决

不过,老刀要提醒的是,你要掌握好尺度,不能用“不当方式”维权。比如下面这种:

  

这种维权和当前诉诸某些媒体的维权一样,就是通过消费者单方面的诉求(直接忽略经销商的诉求),以干扰到4S店的经营而备受重视从而效果明显。说到底,是不当的过度维权。

  

不信,你问问那些4S店经理和老板们,连他们也得承认这是最让他们头疼却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维权方式。一方面,对于是不是问题车,4S店不能擅自作出结论,需要厂家出面处理。另一方面,维权者堵门,对于单店汽车销售的负面影响立竿见影。所以4S店往往想尽早结束这种局面,经常在厂家的反馈之前做出一些让步,不管那是不是一辆问题车。

  

尽管有类似三包的各种法律法规在,这种极为简单、隐蔽和有效的拉横幅维权方式仍然在全国各地城市上演。因为久拖不决,很多维权者甚至可以坚持数周在4S店门口讨说法。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机会比三四线城市要少。在三四线城市,公权部门一般不会介入这种纠纷中,除非因此造成现场混乱。更多的情况是,你卖你的车,我维我的权。

因为维权时间成本较高,维权案例数量多,因此专业维权户应运而生。

  

笔者上述城市一天看到三次这样的维权。很多面孔4S店都是很熟悉的。据4S店人员介绍,维权的车主们往往将维权交给那些“维权专业户”来操作,他们只是付每人每天100-200元的费用。

  

实际上,上文中提到的那个例子,如果维权者不放哀乐,也可能不会引起4S店的更大反感,如果维权者没有打伤和他们争执的顾客,那么这种情况可能会继续下去。

  

20年来,中国式的汽车维权,从制造牛马拉车到怒砸豪车,再到扯横幅游街,都没有出离马路维权的范畴。相对中国汽车每年2000多万销量带来的美誉,汽车维权还处在原始的阶段,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看看我们的维权参与者,车主、经销商、厂家、工商质监部门,他们都不懂法律吗?不是,就是因为他们深谙中国法律,所以才很少出现其它的中国专家们和媒体所谓“更为理性的维权方式”。

  

当厂商刻意隐瞒汽车质量问题经常被迫召回时,当三包不能有效滴解决质量问题纠纷时,当出现种种信息严重不对称时,消费者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出了问题的车辆是因为质量原因造成的。

  

而目前适用于汽车维权的法律法规并不多。汽车三包政策颁布一段时间以来被认为操作性差,车主举证困难,本质上还是问题厂家说了算。出了问题,汽车消费者一方面很难找到公立的“权威检测部门“检测。有些鉴定机构并不接受车主单方面的委托,只有通过厂家的书面同意才能检测车主提供的车辆。另一方面汽车质量问题检测成本太高,投诉厂家和消协解决问题效率低,等等,也阻碍了合理维权的实施。

  

当法律救济行政救济不能有效快速地解决问题,或者维权成本更高时,当事人权衡利弊所做出的自我救济可能不是合理合法的,但确实最符合现实要求的。这种通过大横幅堵4S店以期和经销商协商解决的维权方式出现是在情理之中的。

  

而汽车商家和媒体之间的鱼水关系,让消费者对于通过媒体维权持不信任的态度,即便有像于虎那样的维权主持人,因为带有过度维权的特点而得到4S店的抵制。

  

还是回到上边这个案例。过度维权会遭到法律的处罚。但是,处罚之后呢?汽车问题得不到解决,车主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毕竟,维权是因为消费者买了你的汽车引起的。

或许,越来越多的维权案件会倒逼出法律制定者的智慧,从而完善法律实施,让汽车维权和其他商品的维权一样越来越有可操作性、越来越简单。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