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工信部,全国人民喊你回家吃饭”。这句吐槽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国民对于工信部代给出的油耗(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厂家给出的油耗)与车主实际使用相差甚远。更具备讽刺意义的是,有细心的读者查阅中美官方油耗的标定,类似车辆居然是国外能给出与消费者实际使用更加贴近的数据。深究其中的原因,体制上的自上而下,难免造成灰色地带,这部分理应让渡于民间监督,并借此来倒逼工信部转型、企业变诚实。

一组能反映出目前中美综合油耗标定测试差距可以显示出目前的现状:对比中美市场都有销售的30款车型油耗,中国工信部综合油耗普遍比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综合油耗要低,30款车型的平均差幅为11.7%,最高的差额居然达到了27%。

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虽然其测试尽量模拟路面测试,但实际上中国现行的油耗测试是在20-30摄氏度的实验室内,通过冷机启动、加速、稳定车速、减速和怠速的测试,完成四个市区工况循环和一个市郊工况循环,得出油耗数据,标准相对偏低;而美国EPA的油耗检测,还要进行高速/加速、空调和低温三种工况的测试。并且,EPA的高速工况测试并非等速模拟,而是多为变速行驶。 很显然,EPA的测试更接近实际驾驶,油耗数据的客观性更强。这就导致了从根本上工信部的数据会与消费者实际的驾驶体会有着较大的区别。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整体的测试机制并不完美。在工信部测试的数据前,厂家事实上必定经过百公里油耗的测试,也经过了大量的路面测试,厂家作为数据来源的源头,与工信部基本没有信息交换,工信部所使用的是基于上述标准的重新测定,这就有可能导致在车辆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或者在测试程度上没有厂家那么强大,从而导致真实的油耗数据有所偏差。

如果不解决其中的“自我约束机制”,那么油耗测定将只是简单的从厂家为主体过渡到工信部为主题。例如前述的链条上,连接消费者和厂家的,便是工信部,而其自我约束以及与厂家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油耗数据有了较大的弹性空间。尤其是加上“数据仅供参考”这样的标示,更让自身不去认真进行改革提供了理由。

此外,面对可能隐藏其中的数据造假和测定结果偏差,中美对此的处理并不相同。此前本田思域混动在美国宣传燃油效率为每加仑50英里(约合百公里耗油量4.7升),实际却远远达不到,结果赔偿1.7亿美元,现代起也是由于高于实际值1到6个mpg(英里/加仑),而对90弯梁车的车主进行了赔偿。而国内能做的也仅是将此前被媒体曝光的某款车的数据进行了更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数据的严谨性遭到漠视。

观察整个体系,唯独没有加入的就是来自民间的力量,即可以与官方并驾齐驱的民间测试力量(当然如果官方够准确,这样的民间组织自然可以不用存在,但仍然可以时刻起到监督反馈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进行。

例如,打造基于真实车主的对车辆进行的星级点评、数据油耗反馈、与官方数据时时对比、多工况实车测试等多项内容。其元素基于真实数据,在形式上以充分对比和翔实的数据。在海量的数据和精确的分类下,其油耗数据由于基于真实的驾驶体验,将会更加贴近贴近实际,对新购车用户有着积极的参考作用。

而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厂家在伪车测试的时候可以予以测试确认,但仍然采取百公里等速油耗的方法,可见对于整体行业标准的认定之落后。

另外,如果来自民间真实的数据成为最准确的数据,那么这将倒逼车企和工信部采取更为精确的方式进行数据标定,也将促使企业在开发新车上,对于车辆实际油耗的考虑权重有所增强。

说到底,关于油耗都是作为一种参考,来供消费者进行选择。因此其真实性将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引入民间力量来扩大这一监管力度,对消费者和厂家来讲,是个双赢的选择。(文/中车网 孙平涛)

: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