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东晓程

中国汽车强国之路,是一条漫长艰辛的路。起步阶段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付出越来越多,技术回报一直很少,眼睁睁看着国外汽车大口蚕食我国市场,而中国汽车孱弱孱弱依旧。进口汽车大举进军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市场,大大小小合资企业纷纷大规模投资扩产,中国自主品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与合资品牌竞争使自主品牌为求生存只能低价拼市场,市场挤压抑制了自主品牌的技术进步,变速箱技术、发动机技术、底盘技术、模具检具、关键零部件生产、综合制造工艺受制于人,就连有的企业自诩为独家秘笈的电动车技术,其关键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

历史欠账累累起步太晚,但中国人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奋斗的初始阶段就被染上了悲壮的色彩。

如今,面对国外日新月异的汽车技术,中国汽车强国之路开始加速。新能源投资加大,研发体系开始建立,科研队伍开始壮大,启动市场、扶持企业的国家大政方针已经开始陆续出台。

但是,落后是全面的,全面赶超,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既然技术受制于人,就应该让人才掌控技术。中国汽车强国之路,必须在人才方面撕开一条口子,突破国际上先进汽车技术对我形成的重重封堵和包围。

国家已经在行动。一批又一批公派留学生开始了海外求学路。

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之路与强国之路一样艰难。培养人才,现上馅现包饺子、仅仅依靠国家是不够的。需要国家、企业、学校科研部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因此应该继续实施以下策略:

1、优中选优公派出国

2、企业委托定向培养

3、技术渗透学术交流

4、面向世界招聘国际顶尖技术权威

同时做到:

1、长远战略与短期突击结合

2、国家企业民间力量结合

3、自我培养与拿来使用结合

4、重点培养与全面提升结合

5、综合培养各类汽车人才与建立健全高效的人才培养体制结合

与国家行动遥相呼应的是,一些自主品牌企业也以全球视点、世界胸怀自觉参与了国际竞争。浙江吉利汽车启动了收购沃尔沃计划并且快速推进,人才计划也新鲜出炉。

在7月14日举办的2010长春国际车展上,吉利汽车的“千人研究生培养”战略宣布启动,招生简章同时发布,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应届、有相应工作经历和突出技能的历届本科毕业生送到全国著名高校,对其进行研究生培养。目前已有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9 家著名高校,与吉利控股集团正式签定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联合打造吉利高级人才。

吉利汽车介绍,这项人才培养战略完全着眼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人才效益的最大发挥。他们更看重的是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这次联合培养也不是简单的“委培”。

覆盖面超过80%的奖学金计划,针对学员表现给予学费的150%、100%、80%等不同额度的奖励、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德国韦希塔大学这些与吉利合作的高校、进入国际化汽车企业高潜力人才梯队并有出国实习机会、二到三年的研究生学制,对立志科技报国建功立业的莘莘学子应该具有吸引力。

晓程分析,吉利汽车的“千人研究生培养”战略与沃尔沃收购战略可谓异曲同工、相互策应。此项战略的立意、着眼点、投入规模、气度和气势表明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实力。

汽车强国路,需要各类、大量的汽车人才。企业上规模,人才培养也要上规模、大投入。培养人才不能只靠国家。平时喊得嗷嗷叫,真正需要往外掏银子时就临门一脚,总不进球了。

吉利汽车又给国内汽车企业上了一课。

韩国的汽车之路也是零起步。但发展进步很快。中国汽车比韩国汽车起步时条件优越得多,而且背靠世界大市场。所不同的是韩国对自主品牌支持的力度要大、国民购买国产车的主动性非常强。

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需要走多久,取决于人才培养的思路走多远,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力度、规模、方向和投入力度有多大。中国汽车何时才能由弱变强,与国际汽车技术并驾齐驱,关键在人才。国内人才大量培养抓紧培养,国际人才为我所用洋为中用,用技术蚕食抗衡和弥补市场蚕食,尽快缩短中国汽车技术与国际尖端技术的距离,相信中国汽车的强国之路不会太漫长。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