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在国际交流日益复杂之时,作为国际上的合资,也往往需要考虑合资伙伴的风险。前段时间,广汽发行40亿债券的动作,虽然官方坚称“不差钱”,但仍然不能让人信服。至少,从结构上来看,广汽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略显薄弱。
让人悲催的发展现状
前几日,广汽集团官方发布了2012年的年度报告。虽然整体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8%,但遗憾的是归属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仅有10亿元多一点,下滑同比超过70%;同时整个集团连同旗下合资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477.04亿元,较2011年减少约100.22亿元,同比下滑约6.35%。
这个数据对于寄希望于快速扩张实现“大广汽”为目的广汽人来来讲,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至少2012年的年终奖总是要少发几个月的。除了上述业绩之外,合资企业销售没能随着整体市场的增速上演,反而下滑3.8%,商用车的表现,也十分不好,销量同比下降超过一半。可以说广汽面临着销量和净利润的双重压力。
这多少对于广汽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负面作用。如果按照广汽先期的战略规划,其后期将会加大对于研发投入,已经为进入国内汽车第二阵营其而做扩张准备。但以目前广汽的盈利能力和扩张速度来看,战略性规划至少将延期半年到一年。
40亿债券的“急救”
庆幸的是,广汽高层对此有着比较清晰地认识,而不得不采取措施,以防止发生资金链紧张。最终,广汽选择了于3月20日发行总额40亿元的公司债券。如果从背景上来看,广汽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关系,以及广汽所依托的合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该部分债券的偿还能力不大可能出现很大问题。
40亿的数额对于广汽来讲,也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以净利润收入每年10亿来计算,在短期4年内,维持现状,广汽都不会感到“手头十分紧张”。
但如果从债券的使用内容来看,却不得不让投资者“多个心眼”。根据公告,2013、2014年发布的债券主要用于广汽乘用车、广汽丰田新产品投入和改善财务状况。具体项目为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合资公司新产品以及广汽研究院建设。总体来讲,核心词汇为“新”,但凡新的,就存在不可预见性和风险。
【发行40亿债券,何时能偿还?】
无论是新车型、新平台、还是研究院的建设,从投入到运营以及见到成效,短则两三年,长则三五年。40亿元投在这些方面,犹如“欲壑难填”,对于投资者来将,很难见到明确的预期和产出。即使是广汽官方,在勾画愿景的时候,也仅仅描述了广汽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以及所涉及的车型总数和类型,对于具体的车型、平台以及车型细分,并没有正式发布,任何投资人对此显然都容易持有保守态度。
因此,在短暂的解决了用钱难之后,广汽下一步应该着力解决的是其结构性问题,以及建设高自身造血能力的体系上。
结构单一的后果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目前车企全球化主导的发展方向中,作为本土企业,在市场、产品、战略三个层次上,都需要更多的考虑风险波动的影响。这包括此前英菲尼迪国产、东风的发展战略、铃木退出美国市场等等,风险尽显威力。
而导致广汽遭遇瓶颈的主因之一便是其结构性单一所致。以公告的整体数据来看,合资公司无论是从产销量、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来讲,都占据了广汽集团的大头,因此日系车近年遭遇的“倒戈”所致的风险,瞬间被放大。
同时,广汽方面却缺少对冲、消化风险的手段。在广汽的“三角结构”中,广汽自主品牌的发展始终乏力,如果不是受益于你去年年中上市的新款GS5,公告数据将更为惨淡。这次的教训对于广汽来讲应该是很深刻的,因为这将迫使广汽去思考,如何将“三角结构”进一步稳固,同时反思在盈利与扩张中该如何做出选择。
广汽可能采取的措施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类似事情再次发展的可能,广汽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此,广汽认为,有俩条路线:加大自主品牌投入,短期内获益;拓展产业链条,寻找新的赢利点。对此,笔者基本表示认同,但在投资的同时,广汽应该清醒的、充分的预计其中的操作要点和风险机制。
一方面,对于自主品牌的投入,不仅是在短期内获得收益,更是一项长期工程。目前,自主品牌中仅传祺GS系列的SUV成为广汽的支柱,赢利点十分单薄。短期的收益,实际的操作层面更多在于新的营销策略、更新的车型,而在新车型的研发、车系的扩充上,短期内难以显现出成果。因此,完全的将希望寄托于短期内自主品牌能给广汽带来强力支撑,多少有些梦幻。
二方面,向上下游寻找新的盈利点。目前广汽除了整车制造外,还涉足上游的汽车研发、零部件和下游的汽车商贸服务、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汽车物流等市场,可谓战线很长。但战线太长显然也有不利于将资源集中在优势部位。为此,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广汽应更加迅捷的对市场反应做出调整,在上述各个行业调整资源配置。
此外,除了上述赢利点,广汽在与供应商谈判、金融服务商、经销商关系上,再加把劲,以便为其自主品牌继续发力的同时,进一步缩减成本。同时,可以效仿钢铁行业在最不景气的时候“走出去”的战略,积极涉猎非汽车及相关行业,作为缓解现金流紧张的一个短期措施。
三方面,对于研发体系的建设,应当成为广汽抗风险的“硬通货”。虽然研发作用在短期内难以体现,但对长期发展来讲,研发体系的建设,将对提高研发效率、提高生产力的转化有着积极作用。体现到上游的作用,可以涵盖包括降低研发成本、准确确定项目方向、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谓一处“看不见”的“硬通货”。
因此,由于结构单一所致问题的背后,广汽必须予以多方面积极的考虑,否则,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影响的不仅仅是员工的薪金待遇,更是对长久创新转化的损益。(文/中车网 孙平涛)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