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ntis增持
2月23日,Stellantis (STLA)CEO唐唯实业绩报告期间表示,已就增持广汽菲克事宜签署协议,将成为该公司多数股东。

此前,1月27日Stellantis集团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计划将其与广汽集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已同意交易的相关手续,但仍需经监管部门批准。
27日晚间,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近年来由于广汽菲克在经营上存在较大困难,合资双方股东就其合资合作经营以及广汽菲克振兴计划进行了深入沟通与磋商,目前,双方尚未签署广汽菲克股权调整的正式协议。同时,广汽集团在回应媒体时称:“股权调整事宜发布行为未经我方认可,广汽集团对此深表遗憾。”
这并非广汽集团首次就广汽菲克股比问题发表回应。早在2021年9月,广汽集团便曾就“已与Stellantis集团谈妥转让手中广汽菲克20%的股份”消息公开回应媒体称“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消息,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向中车网表示:“广汽菲克增持协议落地,对广汽和STLA集团来说算是双赢。广汽菲克近几年成为广汽的利润黑洞,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STLA集团成为多数股东后,对广汽菲克的投入应该会加大,逐步落实其在中国市场的一揽子计划,但能否挽救广汽菲克还有待观察。”

月均销量不足2千
2022年乘用车股比放开后,目前陷入困境的广汽菲克成为第一个外方官宣有意增持的合资公司。这场"乌龙"背后,与广汽菲克在华所面临的困局不无关系。
2021年全年广汽菲克产销分别为1.63万辆、2.01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7.78%、50.33%,月均销量不足2000辆。
持续的销量下跌让广汽菲克的财务数据并不好看。财报显示,2017年广汽菲克净资产达到峰值44.22亿元,经历持续亏损后,2020年其净资产减少至-3.31亿元。广汽集团2021年半年报显示,广汽菲克的净资产亏损持续扩大至14.38亿元。三年半时间内广汽菲克累计亏损近60亿元。
2021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21年版)》,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这意味着2022年及以后,外资车企可以将其股比提升至50%以上甚至实现独资,也能成立两个以上的合资企业,这将对传统合资车企阵营影响重大。
“在后合资时代,合资公司的股比调整将是一场持久的博弈。”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
公开资料显示,广汽菲克成立于2010年3月,由广汽集团、Stellantis集团(由FCA和PSA合并成立)以50:50股比共同投资,总投资约170亿元。在2015年,广汽菲克国产化项目逐步落地。

穆安泽上任仍难有起色
在这数年间,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曾多次“输血”,但是依然无法逆转广汽菲克连年销量下滑的态势。
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3月,广汽集团官方公布向广汽菲克贷款5亿元用于广汽菲克日常生产经营的现金流;2021年7月,广汽集团再次宣布向广汽菲克增资15亿元,同时还为广汽菲克提供2.5亿元的贷款。
换言之,一年多的时间累计增资已40亿元,这也意味着,双方股东并不想放弃广汽菲克,也不想放弃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除了先后共计40亿元的资金支持,股东双方也在接二连三的推进广汽菲克的人事变动。
就如去年5月份,朱恒利被委任广汽菲克副总经理兼公司执委会成员职务,这个资深老将有着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在福特中国、林肯中国、捷豹路虎中国等合资车企均有过任职经验。
同年7月,同样在合资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穆安泽被Stellantis集团任命为广汽菲克总裁,全面负责Jeep品牌在中国地区的运营管理。
为了改善目前广汽菲克的经营状况,穆安泽走马上任后,将聚焦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盈利;第二推行“One Jeep”计划,未来把Jeep的进口车和国产车两个概念融为一体,以统一的形象面向中国消费者;第三是产品焕新,会以一个更加贴合市场变化的节奏去焕新,匹配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但是,其在长沙、广州的两大工厂2020年产能利用率已不到12%,2021年还在进一步下跌。如何拯救广汽菲克并有效遏制其下滑势头,已成为广汽与Stellantis必须共同面对的最大难题。
汽车分析师曾志凌坦言:“由于品牌力落后于主流合资品牌,同时遭到自主品牌阻击,处在夹缝中的广汽菲克销量正在遭到重创。为寻求转机,广汽菲克的股东双方一直对其积极进行调整和输血,但在中国汽车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广汽菲克的日子依旧难有起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