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回应:寻求积极方式应对

5月27日,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发出联合声明称:“近期外界对我们的合作关系和未来发展表达了关切,我们表示理解并感谢大家关心。”在沉寂了数日后,保时捷终于对经销商“逼宫”事件做了正式回应,声明表示,“保时捷中国和全体授权经销商始终保持长期、互信的常态对话机制。”

声明中还提到,“通过充分探讨、我们一同寻求有效的方式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挑战中发展新机遇。这些探讨涉及到诸多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以及电动化转型等诸多关键领域。”业界传的沸沸扬扬保时捷经销商“逼宫”一事似乎以双方的和解告终。

在这之前,近段时间以来,多个知名汽车博主、行业人士爆料称,保时捷国内部分经销商最近集体“闹事”、联合“逼宫”保时捷总部。

事件的起因是,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选择向经销商压库。压库作为汽车行业的一种常见经营手段,然而,在保时捷新能源车销售不佳、纯电新车销售遇冷的大背景下,压库对经销商来说有着巨大的资金压力,甚至出现亏本卖车的情况,这一举措导致保时捷与经销商矛盾激化。

根据爆料,部分保时捷经销商已停止提车,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的同时并且更换高管。

同一时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在微博发文称,五一前保时捷投资人给保时捷发了函,对近期销售新车亏损要求保时捷中国进行赔偿,目前经销商投资人约65%不提车。其还称,经销商对刚刚上市的纯电Macan信心不足,全国仅销售不到20台​。​

而据界面新闻报道,在今年初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大会上,主要是新丰泰、百得利和美东集团三家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对今年的销售任务产生异议,且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据梳理,新丰泰和百得利的保时捷门店均约在5家,美东集团是保时捷在国内的第三大经销商,拥有16家门店,集中在二线及以下城市。

厂商、经销商利润下滑

经销商的“逼宫”显然是对保时捷在国内市场遭遇困境的反馈。前不久,保时捷公布的2024年一季报数据显示,保时捷全球市场销量、营收、利润均呈现下滑态势。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保时捷总营收达到90亿欧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8%,车辆销售额为81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2.7%,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0%,至12.8亿欧元。还有业务毛利为23.4%,较去年同期下降30.3%,销量利润率(RoS)也降至14.2%,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

保时捷表示,“中国消费者需求下滑对该公司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作为曾连续8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的中国,中国市场对保时捷的影响毋庸置疑。

根据财报数据,销量上,2023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有21365辆,而2024年同期,销量降至16340辆,同比降幅达到近25%。

一季度上述经销商的业绩并未披露,不过,从其2023年报即能一窥究竟,2023年百得利控股实现净利润0.84亿、同比暴跌65.2%;新丰泰净利润0.12亿,同比暴跌85.4%;美东集团实现净利润1.4亿,同比暴跌73.1%;在2023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大跌15%,至7.92万辆。

百得利控股曾其招股书中称,“我们的业务在重大比例上依赖保时捷。”从2018年到2020年,保时捷销售业务就在百得利控股的收入中占比均超50%以上;而2022年保时捷对美东集团业绩贡献已经超过宝马,达到35%以上;在业界看来,核心业务面临着下滑风险让以上经销商在资本市场承受较大压力,这也是经销商“逼宫”的重要原因。

在销量承压和利润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已经有保时捷经销商选择退网。今年3月,隶属于捷成集团的保时捷中国第100家销售网点广州天环广场门店关闭。

包括今年3月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之声VoCAR》调研报告显示,保时捷品牌今年在中国市场的经销商满意度和信心度下滑。

保时捷在华销量连跌

据李颜伟爆料,5月,保时捷中国曾陆续与各个经销商集团逐一举行经销商集团会议,进行沟通,并为1000辆Panamera提供挑车仓储支持,帮助优化经销商库存和现金流。

保时捷的下滑并非2023年才出现,事实上,在2021年,其在中国市场达到巅峰的95671辆后,保时捷就已经进入下行节奏。2022年时,保时捷中国销量为9.32万辆,已经同比下滑2%;再到2023年、2024年的销量崩盘,保时捷不被中国豪车消费者所青睐的趋势日益明显。

此前,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认为,保时捷销量下滑的原因在于:一是最受中国市场欢迎的车型Cayenne新旧款切换;二是中国车市价格战异常激烈;三是中国市场的一部分车源被调配给了其他市场。而在国内分析师看来,保时捷销量下滑还离不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收缩;

保时捷销量下滑的原因众说纷纭,不过,对于销量下滑的局面,保时捷 CFO Meschke 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市场有望回暖。

但目前来看,“以价换量”都未能挽回中国消费者的欢心,在深圳地区,燃油版Macan甚至已经出现44.8万的报价。

而除开竞争方面的因素,近年来,保时捷因为品控、服务等方面因素导致其口碑在国内消费者群体中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如2022年保时捷在转向柱减配事件涉嫌双标,实际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伤害,彼时,就有保时捷车主对中车网表示,作为一个二次回购保时捷的客户,以后不买再买此品牌。

原文作者:黄超
编辑: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