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大疆车载与大众集团合作的第二款车型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正式上市。随着大疆车载与南北大众分别合作的两款车型上市,大疆车载在国内智能驾驶市场已经正式崭露头角。加之如今特斯拉FSD入华的消息沸沸扬扬,导致如今的国内智能驾驶行业颇为热闹。

近几年,随着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内的自动驾驶进程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开始的依托地图、各种雷达、摄像头到如今的“去图”靠感知、靠视觉,从简单的点到点演变为如今的布局端到端,毫无疑问,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迈过了0-1的阶段,但如何从1-10即将成为他们的新挑战。

但在面临新挑战之前,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或将先迎来两个强敌——特斯拉FSD、大疆车载。众所周知,特斯拉的FSD是如今已知落地最早、进度最快且最完善的自动驾驶技术,在美国备受好评;而大疆车载则是依托其技术积累,给出了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和成本的智驾最优解。

FSD入华进入倒计时

在距离特斯拉FSD入华传闻已经沸沸扬扬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行业除了讨论纯视觉路线的扛把子进入国内市场会对智驾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也十分关心相关的数据合规和数据出境的以及数据训练的问题。

如今,这几项问题似乎已经在解决的路上。公开报道显示,在汽车数据安全合规方面,特斯拉已取得建设性的一步。

4月,中汽协会技术部发布了《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其中便有特斯拉。从具体车型看,特斯拉国产Model 3、Model Y均符合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是其中唯一一家符合合规要求的外资企业。

通报显示,按照企业自愿送检原则,对车外人脸信息等匿名化处理、默认不收集座舱数据、座舱数据车内处理以及处理个人信息显著告知等4项合规要求进行检测。

该通报被业界视为特斯拉FSD扫清在华落地的最后障碍。此前,特斯拉在华的数据安全问题一直被质疑。特斯拉中国方面表示,其在中国采集的数据会严格遵守中国对于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本地存储。

截至目前,特斯拉FSD功能的使用尚未被中国相关部门批准,但中国特斯拉车主可以使用的智能驾驶功能来自特斯拉辅助驾驶Autopilot。FSD是此基础上更加自主的辅助驾驶功能。日前,中车网查阅特斯拉中国APP显示,FSD功能售价为64000元,服务状态由此前的“稍后推出”变为“即将推出”。

随着各项事项的有序推进,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特斯拉FSD在中国全面落地已为时不远。

有望成为国内自动驾驶市场“鲶鱼”?

国内自动驾驶已经经历了几轮的洗牌和格局重塑,已经向着正确的道路行进。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很多智驾方案都是“摸着”特斯拉过河。

例如,在2021年8月举行的AI Day上,特斯拉首次展示了基于“BEV+Transformer”的感知范式,通过3D鸟瞰视觉与神经网络的融合,有效提升了车辆感知精确度,利于后续规划控制算法的实施,促进端到端自动驾驶框架的发展。

彼时的国内车企大多在走“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路线,对于特斯拉的解决方案基本持观望态度。

在2022年的AI Day上,特斯拉基于BEV又提出了占用网络(Occupancy Network,OCC),这一方案极大提升了智驾的感知能力,同时也为去激光雷达、去高精地图提供了更多确定性。AI Day之后不久,特斯拉正式宣布拿掉超声波传感器。此时,特斯拉靠着“8个摄像头+大算力芯片”实现了智驾,在纯视觉上越走越远。直到这个时候,很多车企才确信,纯视觉智驾确实是可行,各家才正式行动起来,去高精地图、去激光雷达说法也逐渐成为业内主流。

从中不难看出,特斯拉在技术路线以及功能层面实现了对行业的引领。多家机构研报认为,如果特斯拉FSD能够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将成为中国本土车企自动驾驶方案的有力竞争者,并有望成为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一条“鲶鱼”。

虽然特斯拉FSD在美国表现优异,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特斯拉FSD入华也可能会“水土不服”。该人士指出,“它(特斯拉FSD)可能低估了中国路况的复杂程度。”相比之下,中国车企更擅长结合中国的实际道路环境开发智驾技术,从而在驾驶风格、安全性等层面实现“超车”。比如针对常见的“鬼探头”“加塞”情况,中国车企都会在智驾方案中加入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反之,针对中国路况的优化从而带给驾驶者安全感方面,特斯拉FSD暂时是缺失的。

而针对特斯拉FSD在国内全面落地或将加剧自动驾驶技术竞争,国内企业对此跃跃欲试。近日,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曾公开称,特别欢迎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表示,欢迎特斯拉FSD入华,华为智驾即使是不带激光雷达的版本也比特斯拉FSD更好,带激光雷达的性能更佳。“只有竞争之后才能看到谁做得更好。”

国内企业布局“端到端”

日前,小鹏汽车方面宣布,其已经实现了端到端大模型的上车。在智能驾驶方面,由此前规则+AI组成的XNGP,切换到了以神经网络为主的端到端模型架构。在此之前,蔚来在4月份公开了端云算力规模,并透露端到端方案会在今年年内发布;理想汽车推送的AD Max3.0,其整体框架已经具备端到端的理念;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也对外宣称,小米汽车在智驾领域实现了端到端大模型技术。

除了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长城也计划今年在三款车型上实现端到端智驾量产,该方案与供应商元戎启行合作;华为也公布了自己的端到端系统——乾崑ADS 3.0的技术架构,其通过感知部分采用GOD(General Object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识别)的大感知网络,决策规划部分采用 PDP(Prediction-Decision- Planning, 预测决策规控)网络实现预决策和规划一张网。

北京车展上,商汤绝影推出面向量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UniAD”,无需高精地图,通过数据学习和驱动就可以像人一样观察并理解外部环境,自己思考并作出决策像人一样开车,自主解决各种高难度的城市复杂驾驶场景。同时,商汤绝影也发布了其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DriveAGI,即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对端到端智驾方案进行改进和升级的“One Model 端到端”。

北京车展期间,鉴智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都大龙表示,鉴智原创的自动驾驶端到端模型 GraphAD已经可量产部署,并正与头部车企进行联合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大疆车载对外发布了城市高阶智驾方案“成行平台升级版”、“成行平台高配版”。其高层透露,大疆车载要用这套极具性价比的智驾方案实现“智驾标配”,成行平台升级版为7V+100TOPS搭配,仅依赖7颗摄像头,1颗高通芯片100TOPS算力芯片实现无图、纯视觉城区智驾功能,这套城市智驾方案仅需7000元。

对于当下自动驾驶行业动辄上万、甚至更高的解决方案而言无疑是智能驾驶成本上的一个巨大突破,大疆车载凭借其这一优势搅动国内自动驾驶市场风云绝不是空话。

巧的是,在多家企业公布端到端布局,业内将端到端定为下半年智能驾驶赛道主要竞争点时,辰韬资本联合多家单位发布的2024年度《端到端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指出,要落地端到端仍是困难重重。首先数据已经是一大难题,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从超过20亿英里中挖掘了数万小时的视频数据作为FSD的训练所需。一位自动驾驶工程师也提到,他们在训练端到端模型时发现,原本积累的路测数据只有 2%可以用。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近期的股东大会上便表示,没有像特斯拉的一样数十万辆车队,通过影子模式对其系统进行闭环测试,便无法参与这场“游戏”。

除了数据,还有算力的难题。目前国内已知的研发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公司目前的训练算力规模在千卡级别。而在2024Q1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表示,公司已经有35000张H100 GPU,并计划在2024年内增加到85000张H100以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的优势日益明显,其借助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条高效率的途径。但对于不少企业,尤其是国内厂商而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颇大。

原文作者:Aries
编辑: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