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佟洋

轰轰烈烈的上海车展终于落下帷幕,在近一周的展会时间里,上海这座城市继世博会之后再次创造了记录——70万余人次的客流,部分场馆的进场排队时间甚至超过1小时。然而,这种盲目的热情似乎更多地倾向于豪华车展馆。这也难怪,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喧嚣的车展或许同庙会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看的是热闹

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23日周六,上海车展的参观人数达到15万,随后在周日轻微下降到13.3万。仅凭这两天的趋势,2011年上海的参展人数就已经确定将打破2009年60万人次的记录。

在豪华车展馆的门前,排队的长龙甚至已经延伸到邻近的展馆。“排队大约要1小时。”长队末端,维持秩序的数名保安不断地提醒赶来排队的观众。展馆内已经水泄不通,带着看“西洋景”心态的人群,却成为“沙丁鱼罐头”的主角。

这已经成为国内车展的普遍现象。在汽车文化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群众参观车展的目的似乎只有三个:购车前集中现场看车、看豪华车嗟叹一番、去看美女车模。而在其中,怀揣第一个目的、汽车厂商们最为看重的潜在消费者,在整体的参展群体中,却并不多见。而尽管如此,为了彰显自身品牌的发展前景,各汽车企业仍硬着头皮,在展台上大张旗鼓地进行展示。

企业的两难

历届车展的媒体日里,随处可见汽车行业媒体、汽车企业与代理公司工作人员的忙碌身影。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一位德系汽车品牌在华副总裁甚至在微博上称,亲耳听到某品牌董事长在电梯里脱口而出,“I hate autoshows(我恨死车展了)”。

或许这可以从一定的层面折射出企业参展的两难局面。一方面,为了维持品牌形象,进行相应的车型推广,企业不得不选择车展这个媒体和资讯都高度集中的舞台来进行信息发布;另一方面,企业参展的车型与技术,却往往无法被随后参观的消费者们所真切理解。

尽管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最大消费市场,但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一个消费教育阶段,企业和媒体仍需要将群众的关注点吸引到汽车和技术本身,而非中外车模的争奇斗艳。当然,今天为了一睹豪华和车模风采的参展人群中,在未来一定有大量的潜在购车用户。所以,就将车展理解为培育中国未来汽车市场发展的孵化场吧。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